跳到內容

照顧小貼士 >心社靈關顧

有關心社靈關顧

    紓緩治療不單看重病人的身體狀況,心理、社交、靈性關顧同樣重要。基於病人的狀況改變,跟病人、家人,以及醫療團隊的溝通正是心社靈關顧中重要一環。

    沒有任何一套語言或方法適用於所有情況,如有需要,請向您的社工查詢以作跟進。

溝通

與病人溝通 – 面對死亡

  • 當病人面對末期病患,跟病人溝通有關病情改變、醫療程序,甚或死亡亦變得重要
  • 打開話匣子:
    • 跟病人打開任何話題前,應該先詢問、尊重其意願,先詢問後開展。這樣一方面表示尊重,亦能先讓病人有心理準備
    • 很多希望安慰和幫助危疾重症病人的親友都發現不知說甚麼才好。然而,跟病人打開話匣子最重要其實不是我們應說些甚麼,而是由聆聽開始。事實上,用心聆聽讓我們知道當下對病人最重要的事情是甚麼,從而關心他的需要
  • 隱瞞病情?
    • 不少親友都擔心影響到病人的心情而對病情避而不談,甚至報喜不報憂。可是,不告訴病人實情,親友便只能隱瞞事實,這可是極不容易,亦因為擔心會說錯話而令親友和病人間本來難能可貴的溝通時間變得不能暢所欲言,有人或會感到侷促不安,甚至令病人感到被孤立。再者,當病人的病情轉差但苦無解釋或更容易使其感覺不解,因而驚恐
    • 當然每個情況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按各人需要而定。有些病人當被告知病情後,能為自己好好計劃並運用時間,作醫療決定、完成心願、交代後事,反而更能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
  • 無法溝通?
    • 部分病人受認知或機能限制而無法作正常言語溝通,我們可以使用直接的語言向其說話,或透過身體接觸,如肢體按摩

家人之間的溝通 – (i)照顧者的壓力

  • 照顧過程或會對照顧者帶來壓力,當中包括身體、財政、心理壓力等。照顧者可透過減壓活動、適當的休息以作恢復
  • 面對照顧者壓力時,你可以︰
    • 尋找所需的幫助
      • 身邊或社區上都有您所需的實務支援,請緊記您不必獨自面對一切。如有需要,可參考本網社區資源部分
    • 尋求精神上支持
      • 找一個朋友、家人、社工或你信任的人,跟他分享當下你的處境。
    • 花點時間好好照顧自己
      • 作為一個照顧者,照顧好自己並沒有問題。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調整反而能更好的照顧所愛的人

如有進一步需要,請向您的社工查詢。

家人之間的溝通 – (ii) 家庭關係

  • 由於家中各人都有自己個別的經歴、個性和想法,有時候家人之間談論生死議題時遇上不少困難,甚至影響到家庭關係
  • 以下一些小貼士:
    • 遇到這種情況,在跟家人討論之前,我們可以預先整理一下自己對生死、臨終,甚至病人後事安排的看法
    • 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及地點作討論,一些常見的場境:病情有所轉變、剛見完醫生、在安靜的環境
    • 尊重家人之間不同的步伐,嘗試先聆聽及了解家人的看法
    • 即使意見不同亦可以說出想法背後的原因,而當中很大程度都源於為病人的福祉著想,只是各人手法或有不同而已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

家人之間的溝通 – (iii) 喪親與哀傷

  • 請參閱下面有關“喪親與哀傷”的部份

病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 – (iv) 家庭關係

  • 請參閱上面有關“家人之間的溝通 – 家庭關係” 的部份

病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 – (v) 臨終溝通

  • 請參閱上面有關“與病人溝通 – 面對死亡” 的部份

與醫療團隊的溝通

  • 病人、親友與醫療團隊在紓緩治療中都是重要的伙伴,有效地與醫療團隊溝通是讓病人、親友安心的關鍵。一般而言,解釋病情、治療方案、預設醫療指示 / 不作心肺復甦是與醫療團隊溝通的三大範疇
  • 病人和親友可以善用診症時間向醫療團隊進一步了解其情況及需要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喪親與哀傷

  •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當人失去至親至愛,哀傷是一個很普遍、很自然的反應。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哀傷的表現反應都不一樣
參考資料

病患中 – 關顧病人

  • 哀傷並不單發生於病人離世後,病人在病患中已因疾病帶來有形和無形的失去(Loss)而產生各種哀傷反應。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關顧病人的重要性。在關顧病人的時候可以參考上面有關“與病人溝通 – 面對死亡”的部份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病患中 – 關顧家人

  • 病人在病患期間已因病症帶來有形和無形的失去(Loss),如活動能力、認知能力。家人的哀傷反應亦會隨之而來。其實這些在病人過身前的哀傷反應也是自然的,最重要是容許自己哀傷,並找適當的協助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離別時 – 常見狀況

  • 隨著病情發展,親友可透過先了解當刻可能遇上的狀況以作準備。若情況許可,親友可以在到床前探望前向醫療團隊查詢。
  • 以下為一些離別時病人常見的狀況以作參考:
    • 身體、面容變得瘦弱
    • 反應較遲緩
    • 接上部分喉管(氧氣/注射等)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離別時 – 常見反應

  • 面容憔悴
  • 精神恍惚
  • 避開社交
  • 情緒低落/不安
  • 失眠早醒
  • 身體消瘦
  • 消極言語
  • 非理性表現(如:突然大叫)
  • 若無其事
  • 感到失落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病人過身後 – 孩子的適應

  •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喪親後都會出現哀傷情緒和反應。基於不同年紀的認知發展程度,孩子面對親人死亡的理解會稍有不同。然而,即使年紀較小的孩子也會追悼的需要與哀傷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一些方法協助他們面對失去親人︰
    • 真誠的溝通
      • 簡單直接用「死了」、「死亡」等字眼去告訴孩子親人的死訊,避免用「睡著了」、 「去旅行了」或「去了很遠的地方」等含糊的說法來解釋死亡,以免誤解,對睡眠或旅行產生恐懼
      • 採取坦誠面對死亡的態度,因為我們的態度是孩子直接學習的對象。可以讓孩子知道面對親人死亡,哀傷是自然不過的反應,最重要的是如何正面處理情緒
      • 直接向孩子簡單解釋親人的死亡原因,讓孩子知道親人死亡不是他們的錯
    • 讓他們選擇
      • 向孩子講解葬禮,然後讓孩子決定是否出席或讓他們參與部分過程
      • 孩子未必會因哀傷而主動尋求幫助,讓他們自行選擇何時表達,我們可先觀察並把握時機表達關心
      • 每人表達和處理哀傷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即使是家人都會有不同的做法,我們應尊重孩子的反應
    • 鼓勵表達感受
      • 孩子不表達哀傷並不代表沒有哀傷,反而更需要我們耐心的接納和體諒
      • 使用不同表達方式、媒介,如照片、錄影、圖畫,而不局限於言語表達

協助孩子適應的路並不孤單,如果你需要進一步建議或協助,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或社工聯絡。

參考資料

病人過身後 – 成人的適應

  • 處理個人哀傷原則
    • 讓悲傷情緒自然抒發,不要壓抑
    • 盡量向可信任的人傾訴
    • 接受自己的有限,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
    • 處理哀傷需要時間,但不一定能沖淡一切
    • 也想想喪親事件的積極面,讓它成為您的力量,如懂得珍惜眼前人
    • 給自己的空間安靜/接觸大自然
    • 學習自我鬆弛,不要「事事上身」
    • 抓住個人的依靠,重整生活
    • 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 喪親人士的需要:
    • 傾訴
    • 陪伴/安靜及哀傷的空間
    • 實際支援(照顧、經濟困難、日常實務)
    • 意見提供(如:殯葬及遺產安排)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病人過身後 – 長者的適應

  • 即使有著更多人生經歷,長者喪親後都會出現哀傷情緒和反應,因此協助長者適應身邊人的離世同樣重要
  • 除了可以應用一般支援方法來關心身邊長者,我們亦應該多留意以下數點:
    • 認知能力:應使用配合其認知能力的言語,盡可以簡明扼要、清晰,並善用提問確認其了解情況
    • 隱蔽情況:一般長者較少上班及其他社交活動,當經歷喪親後,應多主動關心,以減少因老伴離世而變得隱蔽的機會

如有問題,請諮詢您的社工。

情緒管理

你對目前的生活滿意嗎?

遇上不開心的事,有時退後一步甚至反過來看,是否看到一點的不同呢?

生活重整

應因自己的情況,建立均衡健康生活模式

應計劃好時間,預計7天的行程

善用體力較充足的時段去做一些感興趣、有意義和價值的活動

樂天生活在五常

通過鼓勵及協助,幫助患者克服體力,心理及環境上障礙,透過參與活動,重拾過往的滿足和喜悅感,從而提升生活的動力及生活質素

生活重整 - 有益的身心靈活動,例如:健身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