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友心, 说心情, 谈经验, 同行疾病路

病人在疾病治疗以及自我照顾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彷徨无助,我们希望透过「智友心」的病友抗病故事及医管局同事的分享文章,让病人的经历与大众分享,从而鼓励其他长期病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活出正面人生。

医管局员工

母亲
詹颂可, 二级职业治疗师

阿仪,35岁,是一个新移民家庭主妇,有一个女儿。她的生活原本十分美满,但自从丈夫于七年前因病离逝,使她的生活出现重大的改变。
因为丈夫离逝的打击,使阿仪的情绪很低落,其后更患上躁郁症。此外,她还要照顾女儿,压力更大。另外,阿仪移民到港后其实对本地环境和生活都十分陌生,又要承受邻居们对她的遭遇和患病的流言蜚语,生活得很不快乐。
这些年来,在躁狂的时候,她的脾气暴躁,常常责駡女儿;每当忆起丈夫及与女儿争吵后,情绪便变得抑郁。在入院初期,阿仪的情绪比较波动,一方面对丈夫的离逝不能释怀,另一方面又担心女儿(就读中一)的学业和操行,常常怕女儿因误交损友而学坏及被欺负。此外,阿仪亦透露她平日会把所有时间放在女儿的照顾和管教上,因为女儿是她唯一的亲人,不能失去她。
其实,阿仪就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以半生的时间照顾家庭,管教子女。她们为家庭的付出和贡献,实在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欣赏。但是,由于她们的生活模式长期着重于单一方面,却忽略了其他很重要的范畴,例如社交,兴趣等,这会使自己的压力不能舒缓,而且当子女日渐长大,她们便会渐觉生活空虚寂寞。
为了重整阿仪的生活,我与阿仪回顾她从前的时间表,使她明白照顾家庭和女儿虽然仍然是她生活最重要的一部份,但不是她的全部。为鼓励阿仪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嗜好,以及认识多些自己小区和小区上不同的人,我们提议她出院后参加一些专为精神病康复者而设的活动中心的活动。阿仪自己亦主动加入了教会,参加教会的叙会,认识了很多教友。她还参加了女儿中学的家长教师会,帮忙做义工。不过出院初期,阿仪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又觉得疲惫不堪。原来,她希望尽快改善自己的生活,故把所有事情挤在一起做,这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压力,亦使体力透支。所以我立刻与阿仪订立更合理的时间表,平均分配她的日常活动,阿仪其后亦根据新的时间表作出改善,生活渐渐上了轨道。
均衡的生活模式,有助我们舒缓压力,亦能使我们多元化的发展,发挥在不同范畴的才能。无论是年轻人、打工仔,或是为家庭尽心尽力的母亲,都可以在均衡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意义。
 
 

微笑
梁惠婷, 二级职业治疗师

你好吗? 这些日子你过得怎样?习惯吗?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你是在填颜色。一个仿似简单的活动,你却像是要花上全身的精力去完成。你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做,而是因为服用药物后,出现手脚僵硬而使你连拿稳一枝颜色笔亦感到困难。尽管手脚僵硬,集中力不好,但是你却没有轻易放弃,仍然坚持完成每天的训练。
随着时间过去,你的病情亦逐渐好转。在多次与你商量出院后的安排时,你很积极的配合和参与,当中了解到你对出院有着憧憬。你的理想是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和照顾好自己,使父母不用挂心。一开始的你盲目地坚持一些你能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如工作和一些不合理的想法时,心里着实替你感到担心和焦急。每当我向你提出意见时,你总是比较抗拒,紧持自己的想法,但是经过一连串倾谈后,你开始愿意接受和思考别人提供的意见,令我感到欣慰。
每一次的见面,订下不同的目标,看着你一直努力参与训练,一步一步的向目标前进,看见你愈来愈多的笑容,令我相信你的努力是值得的。
现在你已出院多时,但在我工作时,总会想起你的笑容,令我更有动力去工作,去协助其他病人。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有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吗?盼望你可以在不远的未来过着你想的生活!
 

用心看世界
何静雯, 一级职业治疗师

有时我们羞于表达自己,害怕自己的想法未被认同。〝打水的女孩〞在一次摄影的治疗活动中找着一个新的角度看医院。在她眼中,医院不再是沉闷,困苦的治疗空间。转一角度,它可以是面向朝阳的一所的大门。作品“晒太阳”的作者被医院长椅上衣服启发了人要珍惜阳光,与人分享的道理。一个小小的治疗活动,却发挥了康复者的无穷创意,让我们互相了解彼此的世界。

生命是什么?
杨凯斯, 病房助理

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令人慨叹人生无常,让我们明白幸福不是必然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无奈的。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奇妙的,是无奈的,也是悲哀的。 生命由母体开始孕育一天一天的成长,由出生第一天开始,每天接触新的事物。学习新的东西,认识世界,人情的冷暖;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生、老、病、死无常的变幻,时间的飞逝。手中抓紧的幸福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了,我们想捉也捉不着,留也留不住。感觉真的很无奈也很唏嘘。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高山,高耸入云,烟雾弥漫,一时看得清,一时却陷入袅袅云烟,伸手不见五指。今日我们与家人及朋友坐在一起看日出日落,在谈天说地,在想当年,在闲话家常,在谈抱负,在说希望……但是明天我们还可以像今天一样吗﹖生命真的很脆弱啊!

我们既不可抓着,也捉不住,正如四季的变化是永恒的,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祗是迟与早之别。你我也不能逃避,也无一幸免,不同的是每一个人有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际遇,有自己的人生,无人可代替,有生必有死,祗是我们用何种方法、方式去走完我们在尘世间的路而矣。

在病房里工作已经十多年,看见很多不同病症的病人,有高高兴兴康复出院的,有悲伤离世的。转往肿瘤科病房工作也有四年,当初是抱着了解多一点关于肿瘤科的病,亦希望能尽自己一分的力去照顾及关心病人。

在病房里看见很多不同的个案,不同年纪,不同个性的病人。当中有些很有才华,很有礼貌,有虔诚的教徒,有无神论者,有不懂礼貌,更有性情燥急每事均以他为先,诸多挑剔的人好像是每个人也欠他的。不满的情绪全都发泄在医护人员中。病人因疾病受痛楚的煎熬我们可以理解、忍耐。但连一些家属也如此,经常有一些无理的要求或投诉,不礼貌的措词,有时我们真的感到很无奈也很失望。

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病人是个二十岁的女孩子,正在大学读二年级,个子小小,长头发,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瞅不睬,终日蒙头睡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祗有家人、男友及朋友来探访才勉强坐起身来。她爸、妈、男友每天准时探访更带来了她喜爱吃的食物为她煮好汤水。但她总是吃喝很少。她要做化疗三日两夜,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必需住院。因为她经常进出医院,我与她因此见面多了,可以稍为有问有答,每次送餐时我会不厌其烦地叫她「多加进食,增加营养,人才会精神,才会有气力去打仗。为了自己,为了爸、妈、男友、关心妳的人,妳必需好好吃饭,这样才会有机会打赢这场仗,你乖乖吧!不要令关心妳的人失望啊!」每天我也说同样的说话,有一天她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她答﹕「我是不是不会病好﹖」我说﹕「会好的,祗要你「努力」,努力「食嘢」身体强壮起来,才能赢啊!」以后她真的很乖开始尽量吃多一点,我真的很开心,虽然我帮不上忙,但这是个好的开始,有个希望。

每次进出医院她的男友总是陪伴在侧,在化疗期间脱发,她很不开心,对一个才二十岁的女孩来说,光头真的很难受,她接受不到呢。我教她买头巾买帽子戴。我说﹕「女孩子戴帽很好看,英国的贵族女仕不是个个也戴帽吗﹖妳也做个香港贵族女子吧!」她笑了,下次回来时她真的戴了帽子回来,还对我说﹕「好不好看﹖」

春去秋来她的病情每况愈下,癌细胞扩散,男友为她辞去工作,陪伴左右,不离不弃,明知没有明天的爱情,坚忍泪水,伴到最后。

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令人慨叹人生无常,让我们明白幸福不是必然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无奈的。上述病人虽然是不幸地离开了,但是因为有爱,她滋润了她父母及男友的心灵,她也带着父母及男友的爱而离去,旅途不再寂寞。

人活着应该心存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家人、子女、朋友、老师、社会等。感谢天地万物,给予我们生命之源。活着是幸福的,因为人间有爱,我们明白死亡是必然的事实,心中就不再恐惧,在生的的人应该感恩,因为他们每天可以看见花开花落,看见彩虹,清风明月,高山流水,试问逝者如何能再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呢﹖逝者如斯,人死故然不能复生。但我们仍能在生存着的日子里牢牢记下那些曾使我们感动的一切,即使缈小如一花一草,也有让我们铭记的价值,何不好好珍惜现存的一分一秒,以及你所拥有的一切及身边的人呢﹖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Oncology = 憨居logy乎?!
Jessica Lai, 肿瘤大夫

玛嘉烈肿瘤科是一个很多故事的地方,我还有很多催泪弹可以放,相信每位同事也有自己心中最动听的一个… 但眼泪并不是这些故事的精粹。我们会哭,在于我们因生命动容,心中柔软的这一隅,也就是我们在日忙夜忙中的动力。不过,更窝心的是 ─ 有你们与我同行,忙不过来没饭吃时姑娘送上的蛋糕零食, 病倒时护士长送上的温热润喉饮品和姐姐冲的(超难喝)开声荼,难过时医生爸妈兄姊妹妹婆婆上司同事的鼓励…


犹记得三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有听过这一说法:

噢!你以为自己走运,到了少值夜班又空闲的Oncology吗? 非也,这里乃憨居
logy – 憨居MO入瓮之地。

肿瘤科日间忙Clinic,夜间忙画RT plan,放假忙读书。但因为很大部份的病人最终都在你的照顾下离逝,所以此工作难捱在于病人家属不会感激你,其他专科的同事又觉得你整天整夜都很闲。还有,因为癌症治疗所费不菲,私人市塲不算蓬勃, 出路不多…

听到这里, 有点学识有点姿色(?!)的正常青年人, 都不免有些动摇吧?

可幸,我心怀的一点热血,一些与世情不太相乎的信念,让我一路走下来。发现沿路的风光如画,一幅幅暖人心窝的绘卷,虽然有血汗、有泪、有心酸,但有更多感动,也教年轻的我提早经历生命的美。

我爱笑,会相当轻松、近乎轻浮的跟病人和同事说笑,因为我相信喜乐乃心灵的良药。说话也很直接,因为觉得真心不怕火炼。一开始拿捏不好,吃了些苦头,被上司为难了一番 (在这里抖出来, 证明我没有学乖吧?!) ... 几年下来,发觉还是需要点沟通技巧。年月有功,眼看前辈们炉火纯青,能坚持专业意见之余,又能跟病人和家属和和乐乐,自己也跟着学点武艺旁身,却是真个有效!我坚持真诚喜乐,但偶而灵巧的运用小小聪明,改善沟通之余,有时也挺好玩的!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在门诊诊症,黄昏时间,有一个临时要求就医的病人。他跟妻子急步走进我的诊室,豪迈地坐下,我还来不及说点常用问候语,大汉就大开嗓门一个劲儿形容近来发大了的肚皮上的肿瘤。说到痛处,就加插市井用词 ( 即 %$&#$%#$!#$% ),又投诉我们处方的标靶药不济事。我心里吃惊,姑娘、姐姐也走过来准备随时护送我逃走。不过我静观其变之时,发觉病人似无动怒,神
态也很自若。我试着小声有礼地响应一下,他却毫无反应,继续自说自话!我最终发现此病人实是豪士一名,不拘小节礼教。于是我运用相同豪言壮语,大胆直斥其自行双倍服食标靶药分量的行为,摒弃我一贯专业医生和高贵小姐(?!)形象,只差%$&#$%#$!#$%没出口。结果一拍即合,立即联线,大汉很快就明白胡乱加重标靶药和吗啡止痛贴的危险,又跟我达成了先止痛、再扫瞄、后换标靶药的协议!最后议案通过时,我跟病人都咧嘴大笑,拍案叫绝,只差没来点酒肉庆祝,邻近诊室的同事却以为我快要被投诉了!后来假日值班时,再遇上大汉急症入院,他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没有豪气万千的势头了。但我还是江湖儿女一般的问症抽血处方,他便辨认出我来,觉得我可信任,更着家人不要缠在我多问!这样的病人,有人会觉得很粗鄙,但我却觉得特别可爱、特别过瘾。当然这故事绝对不是沟通技巧入门手册的标准病例,但却是我在门诊部最有趣的事件之一!

刚刚提过的大汉,其实本来是个生气勃勃的叔叔。看着他精神委靡,实在有点难过。肿瘤科的医护同工,每天都见证生命的消逝;我就是爱笑,自我治愈能力超强,也有忍不住感触落泪之时。第一次为病人哭,是被老夫少妻之间的爱与牵绊所感动 ─ 这都是双方的第二段婚姻,妻子被第一任丈夫虐待,多年后才认识现在这个很温柔的年长男士、谦谦君子。但幸福只维持了七、八年,妻子的子宫颈癌复发,纵使伯伯很努力照顾妻子,安慰她因为疼痛而疲惫不堪的心灵,又毫无保留的付出有限的积蓄,最后还是得送走比自己年轻二十多岁的妻子。那时候,我只可以天天跟伯伯谈一谈,交待一下病情,感到很无力。所以看到伯伯哭,我鼻头便酸得厉害。但庆幸,玛嘉烈肿瘤科有一个有承担有理想的团队,我把那位病人转介给了我们联合麻醉科的痛症专队,让她临终的一个月里,痛楚得以控制。 又请了纾缓治疗专队的护士跟进病人和她丈夫的心理情况,最后还帮伯伯解决了殓葬事宜… 据护士同事说,伯伯最终知道妻子是在少痛苦少牵挂的情况下离开,他也释怀了。

玛嘉烈肿瘤科是一个很多故事的地方,我还有很多催泪弹可以放,相信每位同事也有自己心中最动听的一个…但眼泪并不是这些故事的精粹。我们会哭,在于我们因生命动容,心中柔软的这一隅,也就是我们在日忙夜忙中的动力。当然,偶然收到已逝者家人的感谢信,或者病人家属突如其来的拥抱,我都珍而重之的锁进脑海之中,作为灰心丧志时的鼓励。

不过,更窝心的是 ─ 有你们与我同行,忙不过来没饭吃时姑娘送上的蛋糕零食, 病倒时护士长送上的温热润喉饮品和姐姐冲的(超难喝)开声荼,难过时医生爸妈兄姊妹妹婆婆上司同事的鼓励… 整个肿瘤科团队随时随刻互相补位相助,都让我知道:

Oncology也许憨居,但在玛嘉烈肿瘤科工作,憨居… 我
也甘之如饴!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草根的心愿
Mike Wong, 临床心理学家

陈女士两夫妇来自草根,相依为命,靠双手养活一双儿子。


陈女士两夫妇来自草根, 相依为命,靠双手养活一双儿子。她明白到儿子们渴望外出留学的心愿,于是向家人求助。姊姊乐意达成妹妹的愿望, 也想看到姨甥们学业有成, 便无条件贷款给陈女士。眼见儿子们勤奋向学,适应彼邦生活, 两夫妻就算辛苦工作也是值得。可是上天给了陈女士一个笑话。在儿子们求学期间,陈女士却诊断患上肠癌。陈女士两夫妇六神无主, 不知如何是好。陈女士更加心情恍惚,已至差点儿命送轮呔之下。人生到了低谷,癌症及治疗的痛苦, 欠债, 经济负担, 对病情的患得患失, 把陈女士弄得死去活来。

陈女士本是一位温柔软弱,细心又怕事的人。可是, 有一件事是她深信不移的, 就是: 不可告诉一对儿子她患上癌症, 以免影响儿子们的学业。在长途电话中,陈女士故作镇定, 不留下一点儿蛛丝马迹, 以免打草惊蛇。其后陈女士转介到医院临床心理学家服务, 对癌病的忧虑也能克服过来。在儿子们的大学毕业后, 陈女士才将患上癌病一事告知一对子女。 但相信她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罢了。

大难不死, 子女学业完成后, 本可一家团圆。但陈女士也因应儿子想早点还清债项的要求, 绝口不提自己希望他们回港一起生活的要求。儿子不在身旁,严重背痛脚痛令她失去斗志。经过多番游说, 陈女士终于鼓起勇气向儿子说出自己愿望:妈咪想见吓你同细佬!

儿子二话不说, 联同弟弟立即买了机票回港探望双亲两星期。陈女士欣喜若狂, 享受和儿子一起的 “最低要求”!巳经四年没有见过儿子们了。 那次会面, 我鼓励陈女士说出当日不想儿子们担心而没有把她“惊心动魄”的状况。儿子听过后也回应说: “其实我也有过两个女朋友, 不过我觉得她们日后都未必会好好和你相处,所以我和她们分手了”。

祝愿陈女士日后和丈夫和儿子们生活得开开心心! 也祝愿我们所有的病人雨过青天!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中了伏的猛兽
Macy Tong, 肿瘤大夫
虽说是身经百战,第一次见阿华还是令我印象难忘。令人深刻的,是他那双充满了仇恨、怀疑和不信任的眼神,就如中了伏的猛兽凝视着猎人般满怀敌意。

忙碌得没啥特别的早上,如常的在化疗诊所「杀K屎」。「唐医生......」芷君温柔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一样温柔的声音,对于久经战阵的我来说还是分辨得出当中的凶险程度。似乎今天的「温柔」听来有点难缠。
 
「有一位病人想介绍给你照顾;他跟之前的大夫及病房的同事们相处有点问题......」芷君以一贯的纾缓口吻说着。
 
「嗯!好啊!」(又是一位「麻烦友」!)我心里咕嘀着。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把专职纾缓治疗的同僚都看成是部门的PRO
 
阿华,40来岁的男人,患了第三期睾丸癌,癌症已经扩散到肺部。一般来说,扩散了的癌症都是难以根治的,可是睾丸癌却是个「非一般」的癌症,即使扩散了,配以适当的化疗5年存活率有70%以上,故絶对是一个可治之症。只是化疗的过程絶不轻松,对病者的身、心、灵都是个极高的考验。
 
再看阿华的「前科」:两次在门诊看医生都以大吵大骂收场,有一次还差点要向大夫动粗。好不容易的跑到上病房,还未坐上病床便跟主管护士吵起来,一怒之下挥拳打烂了床边的小柜便溜了。
 
(果然应验了我不详的预感!)我倒抽一口凉气。「那叫他进来吧!」我跟芷君说。(心想:死就死罢!)
 
虽说是身经百战,第一次见阿华还是令我印象难忘。令人深刻的,是他那双充满了仇恨、怀疑和不信任的眼神,就如中了伏的猛兽凝视着猎人般满怀敌意。
 
阿华跟其他爱吵閙的病人不同,他其实不算多言。第一次见他时,他只是用那仇恨怀疑的双眼狠狠地望着我,情况就如心有不甘的犯人被迫去见感化官一样。我并没有刻意和他讨论他之前与其他同事的「过节」,反正各人总有各人的一番道理。我要传递的讯息很简单,就是想去跟他订立一个共同目标:要医好这个病,大家便要坐在同一条船。还好在静静听他把之前交手的医护人员
数落一番之后,最终他接受了我的邀请,上了我这条
船。
 
之后,化疗正式开始。BEP是个挺难捱的治疗。每次不单需时五天,而且常常令人呕吐大作。加上毒性剧烈,大部分人都要长期使用白血球针来避免化疗被延迟。阿华不单止有一般病人都有的副作用,而且顺铂(cisplatin)对他有特大的神经末梢副作用,他的手脚都痲痹得呱呱叫痛。
 
化疗对他而言的确痛苦,但令人暗暗佩服的是阿华都不哼一声的熬过去。而他对我们的态度也逐渐改变,那骇人的眼神逐渐消散了。如许多传统的中国男性一样,他其实不大懂得表达自己。慢慢的相处下来便知道,阿华外表虽是个彪形大汉,却是表面强悍内心脆弱。到熟络了后,他有时候甚至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啫着咀巴跟我撒娇。随着紧密的治疗,他的癌症一步一步的受控,我亦从日间化疗中心的同事口中知道多点他的故事。原来,内里的阿华是个伤痕累累但还未长大的大男孩。
 
有一天,阿华在化疗途中突然像个小孩子般饮泣起来。他跟同事说,他很想念妈妈。阿华自小便与他妈妈相依为命。几年前他妈妈过身了,这事不单对他打击甚大,而且那时候他跟照顾他妈妈的医护人员弄得很不愉快。在阿华心中,他妈妈是给那些医护人员害死的。这个经历造就了当初那双对医护人员敌意的眼神。
 
而在最初发现癌症时,阿华的家庭关系也很糟。他离了婚,前妻却不肯让他与女儿相见,现任女朋友又在他有病时离他而去,难怪那段时间他的情绪很差。但之后也许是因祸得福,他的病反而叫他与前妻的关系改善了。
 
到了后来甚至有好几次他还带着太太女儿有讲有笑地回来覆诊。
 
令我欣慰的,是阿华的癌病好了,他的心病也好了。完成了治疗之后,回来覆诊时他也会走进日间化疗中心去探望那些曾经令他死去活来的医护人员,也再没有跟我们动刀动枪了。
 
不知怎地,阿华在治疗完成后两年便销声匿迹地没有再回来覆诊。我并没有叫同事特意联络他。「也许他要开始他的新生活。」我总是这么想着。每当我想起他,心里便带着微笑,衷心地希望他的生活依然安好。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最合作病人
慧, 放射治疗师

望着他们即将步入人生另一阶段的背影,寄予深深的祝福,虽然他们前路可能要面对不少困难,但我相信俩伙子十指紧扣,一定可以渡过的。


 从事放射治疗师超过十年,到现在仍有不少朋友问我,这个行业是不是很「灰」,时常触及生之苦、别之痛。回想工作中的种种,首先浮现脑海的反而是一幕幕反映人性最光辉闪亮的片段。

还记得数年前有一位女病人,三十年华,身形很有福气,前来进行头颈部位放射治疗。在这称她为阿曼吧!阿曼第一次到放射治疗机时身穿T-shirt西裤,长发过肩,清爽自然。从首次治疗已有一位男士相伴阿曼,感情看似很要好。
 
放射治疗对于大部分病人都犹如穷凶极恶的猛兽,起初阿曼非常沉默,反而相伴的男士提问更多。随着每天的十多分钟接触,我们与阿曼越来越多沟通。其中我与阿曼有不少共同话题。有一天阿曼问我治疗其间可否用喷发剂,第二天又问我可否化妆。在治疗其间,我当然提议她不要过份使用喷发剂及化妆品。而阿曼脸上流露出一点点的失望。而我亦觉得有点奇怪,因为阿曼给我的印象是清爽自然,衣着简单舒适,从来也不曾见过她化妆。
 
其后每次治疗阿曼的男友人也相伴左右,替她拿手袋、穿外套,还替她打点治疗的琐碎事项,如约期、交费等。随着治疗两三星期,我们才谈及阿曼的男朋友,大家起初以为他们是夫妇。
 
阿曼已成为我们全组人员推举为「最合作病人」,因无论我们给她任何时段的约期,她不单准时,更会早十五分钟出现。这位「顺得人」有一天突然提出要于某年某月某曰最早的约期。由于最早的时段通常会留给赶返工及有其他约期、如化疗的病人,而她指定的曰子刚巧非常爆满,故我的同事婉拒了她的要求。其后数天我与她闲话家常时问及她上班时是否需要化妆,而她却回答说从来不化妆,故我好奇地问她为何早前问及电疗期间可否化妆。啊!原来她与每天相伴前来的男朋友后天便结婚。不知为何,我们都呆了,第一句冲口而出的话便是:为甚么不早讲?
 
「为什么不早讲?」我发誓我们全组人没有预先夹过对白,事后再回想此情境,才明白我们有如此反应,是因为我们早已视阿曼为我们的朋友。
 
据阿曼所讲,她俩较早前已有结婚大计,其后阿曼得知自己患病,便绝口不提婚事。但在这人生的谷底中,阿曼的男朋友对她仍不离不弃,呵护备至,经过多次求婚,阿曼终被真诚所动,王子公主便决定共渡此生。
 
这两天我们全组人也喜气洋洋。阿曼要求大婚当曰最早的治疗时间,我们当然一口答应,阿曼也像放下心头大石般,顺应我们「八卦」心理,将她们一切从简的婚事安排的小插曲也娓娓道来。我们除了替他们高兴,也为他们的情深深受感动。
 
那个天朗气清、夏去秋来的早晨,很久没有这么归心似箭。不是归家,而是归回工作岗位。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我们全组人也比往常早到,连一向最懂运用每分每秒的同事也比开工时间早很多。说实话,将阿曼的约期提早到最繁忙的时段,的确可能影响其后病人的约期。
 
我们比平时早二十分钟准备就绪,等待一对新人到来。果然不出所料,阿曼比约期早十五分钟到达,而我们高效率的工作表现,在其他病人到达前已完成阿曼的治疗,在一片恭喜之声中,阿曼静静地告诉我,她仍会化淡妆及set头,我只希望她带靓相给我们看,分享她们的喜悦。
 
望着他们即将步入人生另一阶段的背影,寄予深深的祝福,虽然他们前路可能要面对不少困难,但我相信俩伙子十指紧扣,一定可以渡过的。
 
人往往会在困难中表现出最真善的一面,在治疗其间仍坚持亲自照顾患病老伴的伯伯,为子女奔波劳碌的母亲,还有身边为病人提出各样要求而绞尽脑汁,仍毫无怨言的同事。我很庆幸身处于这个工作团队,大家都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和难处,包容与奉献,更可体现人性美好的一面。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温暖
林玉婷, 肿瘤大夫

在敝部门工作,要学习处理的心灵压力有时可谓达到一个「不为外人道」的程度。所以,自入行开始,我就总喜欢记下一些特别的小故事,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疲累时,回味一下,给自己打打气。


 在敝部门工作,要学习处理的心灵压力有时可谓达到一个「不为外人道」的程度。所以,自入行开始,我就总喜欢记下一些特别的小故事,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疲累时,回味一下,给自己打打气。

在入行的第二年,我收到了第一张写给我的感谢咭。令我动容的不只是当中表达的感谢和肯定,而且还有一些和这位病人相处的点滴。

他是一个肠癌复发的病人。两线化疗都宣告失效之后,他就没有再打化疗了。令我印象深刻的那次接触,在内科病房。

病人因为半身乏力而入院,做了计算机扫描,确诊为脑部扩散。

于是我们收到了内科的信,着我们安排进一步的治疗。我到了内科病房评估病人的情况,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

内科病房在寒冬时份,总挤满了人。我到达病房时,是繁忙的探病时间,护士可没空招呼我呢,只往接近病房门口的走廊指一指。他就在走廊中那张临时安排的病床。

主诊医生已经告知病情恶化的消息,虽然少不免因为坏消息而有点不开心,但他的精神看来还不错。我告诉他,我们会为他安排纾缓性电疗,他点点头。我跟他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发现他右边的手脚已因为脑扩散的影响而几乎瘫痪了。

要走的时候,他说:「医生,你的衣服这么单薄,够不够啊?你要穿够衣服,小心身体啊。」(也许是我的手把他冷着吧.... :P)虽然只是短短几句,但作为医生,第一次反过来得到病

人的关怀,可很窝心呢。

我也给他多加叮咛:「病房病人有很多,护士未必可以时刻照顾妥贴吧,天气冷要盖好被子,小心保重啊。」然后就顺手给活动不便的他盖好被子。

到今天我还很记得离开病房时的感觉 ── 手还是很冰,却心头一暖。过了一段时间,他入了我们的病房,我成为了他的主诊医生。

当时他的病情开始慢慢转坏,而且要戴氧气罩了。有一天巡房,他送我一张感谢咭,除了感谢之外,还是那些「身体健康」的祝福。

我看着那写得大大只的字,想到呼吸不顺的他,要写出这样整齐的字,总得花一点力气吧。第一次收到感谢咭的我,当然珍惜。

后来他因为肺炎而去世了。但是,每次看见这张小小的咭,想到这些点点滴滴,还是有点感动。

虽然我们的工作总要面对很多负面情绪,有时甚至要受气,但我总相信,我们真心的努力总有机会带来改变,那怕只是一丁点。我时常都记着《圣经》讲的:「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与大家分享这个小故事,也与大家分享,这因为人与人互动而来的满足 ──好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累了、灰了、冷了的时候,可以泵一点正能量。 :)

<文章摘录自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编制的『关怀至上、齐做榜样』>

有关香港之花
吴嘉茵, 二级职业治疗师

在住院期间,病人可以参与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此文章之作者在写作小组当中一展创作的技巧,写出了这篇既有意境又能够带出正面思考的文章。

 

香港之花 - 无名氏

 

春夏之间有木棉花,随风飘下,一朵朵的木棉花散下,路过人也沾有棉花于外肩。

秋天有鲜橙与棕色所形成的枫叶。看!离远的山岭布满茂盛绿树附带那片片的枫叶,为秋天带来光彩。

枯木坚而不朽,这正正代表冬天,枯木应是余生,它却静待冬天的离去,在春天开始,再放异彩。

人生无常,四季的转变好比人生,再枯的木,只要脚下之根抓住泥泞,渡过寒冬后,便是另一个春色,生生不息,叶也随之而生。

心灵的出口
梁惠婷, 二级职业治疗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厌倦你的生活吗?每天面对繁重工作,复杂的人,你累吗?何不出外走走,走出烦嚣,到那青青绿绿的草地狂奔,到那灰灰蓝蓝的海滩游泳踏浪,回头一看,那些已不再重要。
我的快乐之道
李慧研, 肿瘤大夫
由大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已经决定要入肿瘤科。
从一毕业到现在,每每向人提起我是做这一科,别人都会停了一停:「哦…好sad嫁喎!」又或是「哗,咁灰?」。 无错,这是一个听到也让人心寒的科目。想当年,读医的时候,姨妈姑姐、旧同学和朋友都嚷着将来可以看免费医生,现在再没有人这样说了。
 
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个「听到都唔开心」的专科呢?可能我觉得,癌症病人比很多患有其他病的人,更需要人帮助。除了身体的痛楚,还有心灵的伤痛。还有这个「癌」字,就像《哈利波特》的「佛地魔」一样,是一个到唇边也说不出的字。对病人本身,和他的家人,都有很大的冲击。很多病人到我们这里,大都经过一连串的检查,被其他专科的医生转介过来。也就是说,其他人都帮不了他,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而我一直想做到的,就是陪伴病人和他的家人,一起走过这条不容易的路。希望他们知道,虽然没有了健康,但不等如没有快乐。
 
老实说,要我做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悲观和多愁善感的。我的性格,就连自己也没有察觉,因为我一直都爱笑,我以为爱笑就等如乐观。直到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因为读书的压力问题,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想自寻短见。由于当时我不清楚自己的情况,所以没有看医生,用了很长时间才完全回复正常。只是后来读医时,发觉自己当年其实是符合了情绪病的情况。那段时候,回想起也很恐怖。要跟大家说我的过去,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气。现在可以讲出来,也代表我已经克服过去的阴霾了。
 
我是一个基督徒,我想过无数次为什么天父要给我这个极度艰苦的考验,直到我入了肿瘤科,我就知道为什么。
 
还记得头一两年做医生,我还是战战兢兢,面对读书和工作的压力,觉得很辛苦。有一次做病房,看到一个女病人,遥远地看到我,就跟我挥手,面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我看看这个女病人的病历,原来是一个四十岁,患了第四期乳癌,骨转移压住了中枢神经,引致半身瘫痪的年轻病人。有一次,我为她打化疗,跟她谈了几句。我问她:「你的病情这样严重,莫说不能走动,就连大小便也要别人照顾。以妳这个年纪,在别人眼中觉得很惨,为什么你还可以这样笑容满面的呢?」她回答我说:「其实就算我继续伤心下去,结果也是一样。你说今天我伤心,明天我可以站走来吗?不可以。既然如此,我为何要伤心呢?可能开开心心,对病情还有更大的帮助。」
 
这个说易行难的道理,在她口中说出,竟然有想不到的说服力。
 
我再和她闲话家常,那时她住在黄大仙医院的疗养病床,我问她平日喜欢做什么,喜欢吃什么。我问她只是因为觉得她一定很闷,终日卧床,所以好奇她会做什么。她说:「我很喜欢看电视呀!(原来她可以做她喜欢的事)」「你喜欢吃蛋糕吗?」「不,我不能吃蛋糕,因为我对蛋过敏。其实我对花生、牛肉… (我也不记得清楚了)都过敏」「哗!你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呢!(我的心里又暗暗地替她感到可惜)」「不是呀,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吃,例如…」突然,脑袋里叮了一声…
 
原来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我的不快乐,是因为我把负面的事扩得太大了。为什么在可以选择的情况底下,我会选择让自己不快乐的想法呢?
 
一直以为,我做医生帮病人。实情是:病人帮了我。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或忧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她。当然,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功课,始终我并不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不过,我会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当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之后,我开始学习去扩大自己的幸福:能够做肿瘤科医生,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我很幸福;能够有一班好同事,无论是医生、放射治疗师、姑娘、健康服务助理、文员等等,我很幸福;能够有爱我的家人,放工后拥抱鼓励,我很幸福……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工作。虽然每天都是跟病人说「你患癌了」「你扩散了」「化疗效果不理想」等等「灰爆」的对话,但当我看到病人愁眉苦脸的进来会诊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出去的时候是放松了一点,甚至带着有希望的笑容,承诺我会好好过日子,我就觉得有很大的满足感。可能因为自己以往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某些病人心中的想法。那种不能控制的伤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处理的。当病人觉得我明白他们的时候,便会跟我分享更多。也因为跟不同的病人分享多了,我学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开解他们。原来,天父要我经历那段死荫的幽谷,是为我进来肿瘤科作准备。做一个肿瘤科医生,也是天父给我的一种治疗。
 
早阵子,收到一个病人给女病房的一张心意咭,其中有一段是给我的说话。大意是说,有时我们给他们心灵的安慰,比起身体的医治更为重要。看了之后,我很感动,发现原来我们所做的,以为极微小,但在病人心中可能已经泛起了涟漪。是的,作为医生,有时我们说一句,威力比家人朋友的话更大;多走一步,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服侍人,总比被人服侍好。还有,我觉得能够做肿瘤科,并不是很sad很灰,而是很幸运。因为我们不用去到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才发觉生命的重要。我们的病人,每一天都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惜家人,相比起其他人,我们岂不是很幸运?
爱心团队的诞生
张敏贞, 肿瘤科病房经理
回想儿时的我,从小到大,我都喜欢与弟弟玩耍,更爱武刀弄枪,对所有女孩子的玩意都不感兴趣,唯独特别喜欢塑料洋娃娃。因为它可让我发挥我的爱心,洋娃娃的全身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针孔,咀里肚内都灌满了红药水,有时还在它头顶开刀,扎上布带,场面惨不忍睹。所以八岁以后。母亲已不再给我买洋娃娃哩!由此可见我对护士这个职业早已沉迷不矣。所以中学毕业后便急不及待投身白衣天使的行列。
 
三年的护士学生生涯,苦乐参半。但最宝贵的是给我一个锻炼人生的机会,让年轻的我认识甚么是生老病死。偶然翻开謢士毕业的同学录,泛黄的页上仍清楚地印上我当年护士经验的分享点滴:
喜—病人康复出院
怒—放弃自己的病人
哀—见到无依的老人
乐—得到病人之谅解
( 笔者按:此妹应得最佳白衣天使奖 )
 
时光飞逝,转眼已当了三十多年护士。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医疗科技的急剧进步,信息科技的突破,市民对医疗期望不断上升,八十后、九十后的工作态度。面对种种问题,我不禁问自己:当年的热诚还在吗?幸好!我仍然可以肯定地答:热诚尚在,而且越来越炽热。因为我一手一脚建立了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的护理团队。
 
六年并不是个短日子,由当初只有两位护士,两位兼职医生和十多个病人的部门发展至今天百多位职员和数万个病人的肿瘤科,经历过程并不容易。肿瘤科各层的一枱一椅,花草树木(虽然是人造的),病房的电床、帷帘、仪器设备,日间化疗中心的设施及卧椅,门诊部的每一件检查仪器,我也有参与采购选择。时至现在,我并没有后悔任何一件当年选择的设备,因为我看到了那些设备对癌症病人的护理成效,更感受到病人对肿瘤科治疗环境之重要性。虽然我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有幸成长于一个十分快乐的小康之家,由于父母的熏陶,明白到幸福并不是必然的,因此我一直都以施比受更快乐为座右铭。能够选择到一份可以付出爱心帮助别人的职业,是上天给我的恩赐。或许这种性格的人在职场政治舞台上会吃亏一点,但亦无碍我在工作上所得到的满足感。
肿瘤科成立以来,护理团队都是从不同的医院或其他专科调过来,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互不认识而至建立今天独一的玛嘉烈医院肿瘤科爱心文化,当中难免经过了不断的误会、谅解和磨合,就算简单如订立比其他病房较长的探病时间,以让癌症病人能感受多一点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亦引来部份职员间的争议。幸好,原来爱心是可以像传染病般感染的,大家逐渐明白到癌病人所需要的有时并非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心灵上的安慰。虽然过去我曾在七个不同的􀀁科工作,但是我对纾缓护理却是个门外汉,因我很明白协助病人及家人适应由疾病引至的角色转变是现代护理的基本理念,所以多年来我都坚守着这个任重道远的岗位。可惜惯于处理急症及特发事故的医护人员是很难透视病人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需要而加以协助,有时更会做出一些一厢情愿的帮忙,令家人不知所措。况且医护人员不断要应付急性病房无尽的工作量,推行纾缓护理这个理念简直是超现实的理想。我只可以经常鼓励他们:“能在百忙中用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问候,多留心他们的需要,已经是很好了”。这也是我希望在有限的资源下建立一个积极及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让护理团队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多年来我很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若要专心事业,必先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我可以􀀁心发展我的护士理想,全頼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体贴丈夫和一个孝顺的女儿。所以我很关心我每一个职员,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愉快的家庭生活。我的口头禅相信不少职员都听过:
“放工快D回家啦!锡下大锡下细!”
“工作只系生活一部份,放工是你的私人时间,不要将工作带回去!”“读书进取是好事,但要搅掂屋企先!”
可是知易行难。看来还是我这个经理不好,立坏了榜样,每晚七时多也不愿下班,也许我也是个失职主妇吧!当上病房经理以来,对于任何职员家庭发生突发事故,老人家病了、儿女生病、工人突然走了,我都尽力协助安排假期,令他们可以纾缓困境安心工作。当然,同事们的支持和合作,大家一起分担工作也功不可没哩!加上舒缓专科护士们无私的贡献,肿瘤科的爱心团队便一天一天成长起来。我们的成就是从病人及他们的亲属的口碑中肯定的。无论病人对医疗误解而懐着任何怨愤、都被我们的爱心溶化、差点可以成为玛嘉烈医院病人投诉事件的拆弹专家哩!
 
虽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自然定律,在肿瘤科工作的六年间,我见证着无数的生命结束。其中除病人外亦包括了四位我的亲友:好朋友二十岁血癌的儿子,曾一起共事的护士长和心理学家,及我挚爱的父亲。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上,别离难免是伤痛的,但在他们有限的生命中,我看见他们活得精彩,与他们一起遇过的事与物,均给我留下细腻难忘的回忆,亦给我一个领略生命价值的宝贵经验。“活在当下”成为我现在的座右铭,最近上了纾缓医学谢俊仁医生关于慢性疾病对病人生活质素的讲座,现借用以下两句与所有医护人员共勉之:
“Appeal with a heart” “ A hand than a name”
“同心、同在、同步,明白别人感受”
珍惜所有
李蔼珊, 肿瘤科日间宁养中心文员
转眼间,我来到肿瘤科日间宁养中心工作己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虽然是一个不太长的日子,但当中看到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令我从中了解到幸福并不是必然的。在日间中心里看见的病人,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生命斗士,面对癌症的折磨,他们总是勇敢坚强的面对。曾经有一位病人说过﹕「患上这个不治的疾病已经是事实,一直想一些不开心的事也无补于事,其他事情交由上天的安排,现在只会好好享受每一天的来临。」
 
最令我感动的是一对兄妹,妹妹不幸患病多年,身为哥哥的每天不辞劳苦的照顾妹妹。他们每隔两星期都会参与日间中心的活动,还有其他节日联欢会及生日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哥哥这样做是为了不想妹妹呆在家中自我封闭。虽然妹妹患上癌症以致行动不便,幸好她性格乐观,没有放弃并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实,勇敢面对之余更充满生存斗志。纵使受到病魔的折磨,病者有着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会更懂得爱的真缔。大家一起分担
痛苦,对抗癌症也可以事半功倍了。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即使有很多的金钱也无法取代健康这无价宝。但当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也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既然不能掌握明天,就要好好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了。
六年点滴
郑美华, 健康服务助理
每天都有很多病人到诊,医生的工作量亦相当多,通常都不能如期完成,但他们都很努力为病人诊症,有时还得不到病人的体谅。而姑娘很多时都要到下午2:30至3点才可以吃午餐。他们不但要面对排山倒海的工作量,同时间亦要面对病人的不礼貌对待,但同事们都能存有那颗怜悯的心,愿意去包容、体谅、明白病人的辛苦还要花更长的时间等候。
 
回顾在肿瘤科六年工作的点滴,刚开病房的时候我已在那里工作了。当时同事们都没有此科的经验,加上很快病房的床位满额还要加床位。在此景况可想象到同事们所承受的压力和难处。同时要学习此科的知识及适应与同事之间的沟通等等…..。每天好像与时间竞赛,手上的工作没完没了,甚至连吃饭的时间缩短都未能将手上的工作完成,每天大家都拖着疲倦的身躯离开病房。在此段辛苦的日子里,亦能感受到同事们愿为病人所负出的那份爱心同努力。这科亦给我体验到死亡其实离我们不远,死亡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甚至连年轻人也不能幸免,那份无奈难与笔墨所能形容。当中使我有更深的领受,在每天还活着的时候,都要抱着感恩的心进入工作里,让病人亦能感受到我们所负出的关怀和照顾,纵使他们落在病患当中也不觉孤单。
 
在四年前亦经历到爱在我身上发生,当时我从没想过眼会突然看不见东西,而医生又宣布我的眼会一天比一天差,是不会痊愈,此刻整个人跌到谷底,很不好受。同时在这段期间亦感受到上司和同事的爱心,特别是张经理,她的关怀和体恤我深被感动。
 
之后被安排到H3工作,有机会参与李嘉诚日间中心工作,在里面感受到负责的每位成员都不吝惜自己的爱心,还愿将这份爱传送到病人身上。而中心设计尽量去配合病人的需要,他们不但帮助病人的肉体上的痛楚,还懂得照顾心灵上的安抚。我亦有份参与门诊部的工作,每天都有很多病人到诊,医生的工作量亦相当多,通常都不能如期完成,但他们都很努力为病人诊症,有时还得不到病人的体谅。而姑娘很多时都要到下午2:303点才可以吃午餐。他们不但要面对排山倒海的工作量,同时间亦要面对病人的不礼貌对待,但同事们都能存有那颗怜悯的心,愿意去包容、体谅、明白病人的辛苦还要花更长的时间等候。深愿在未来的日子。能改善病人等候诊症的时间,让他们在患病当中亦得到安慰。
调任
卢婉筠, 日间化疗中心护士
没有人知道余下的时间还有多少,但他们依然真心爱护对方,不离不弃,其实是一份幸福,只少好过报章上一些为着金钱、外遇、琐事而争辩的夫妻。
 
回想到2004年初刚知道要被调派到肿瘤科的时候,那刻心里感到很不安。心想每日要面对着罹患危疾的病人,感受他们的无助和绝望,心里希望我的工作不会为我带来太多的负能量就好了,所以最初每日都怀着极度挣扎忐忑的心情上班。但自从渐渐在日间化疗中心适应下来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人说癌症是多么的可怕,癌症能令世界变得多么的阴沉,但在这里日子久了,我的病人教我知道什么是积极乐观,勇敢面对,他们告诉大家,只要接受,一切也可安然,心情也可以放轻松。
 
有患上癌症的妈妈,为着刚出生的婴孩坚强勇敢地接受化疗,纵使头发全脱,呕吐得很厉害,但她告诉我一切也不打紧,只要还有机会看到孩子,什么也不是痛苦。所以每次当我很愤怒自己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我也叫自己学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还有些个案看似「人间悲剧」,但病人却教我什么是真爱。有丈夫全身投入陪伴和无比爱护化疗中的太太;有依然互相扶持、恩爱如昔的公公婆婆,没有人知道余下的时间还有多少,但他们依然真心爱护对方,不离不弃,其实是一份幸福,只少好过报章上一些为着金钱、外遇、琐事而争辩的夫妻。
 
也有病人告诉我他虽然得到癌症,但他也因此将一家人的关系拉近了。这令我想起患癌症的爸爸,当时我怀着小孩,爸爸就住在四楼病房,每日我们兄弟姊妹间会商量带什么爸爸喜欢的食物,讨论怎样能令爸爸开怀一点。虽然最后爸爸也离开了,但他临离开前能够看到我们一家人的关系更胜从前、更互相关心。
 
人说我们在肿瘤科当护士很伟大,但我说我庆幸能够在肿瘤科工作,让我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体会到能够健健康康的活着其实是一份极大的恩赐,教我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其实癌症病人不一定如健康正常的人心想一般软弱,相反他们可能比正常人更坚强,更有本领。身为一位肿瘤科护士,希望能够尽力帮助病人,在他们有可能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令病人生活中可以体现一份尊严,让他们能够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
第七个年头
Elaine Yim, 日间化疗中心护士
究竟人生那一个阶段最适合患上癌症呢?你一定駡我是否儍了!而我却时常想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曾有一个患癌的长者对我说:「我劳碌一生,抚养子女成长,以为到了享福之年,却遇上这恶运......」;亦有家庭支柱对我说:「家中一个三岁、一个五岁,若我有甚么不测,怎办?现在手停口停,唉!」每日遇见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无奈,家庭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我禁不住与他们同叹一句:「我也痛恨癌症!」癌症之所以可怕,它不但能取你性命,更可怕是它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心态与人生价值观。
 
它彷佛是一个不请自来的恶租客,它一到访,你便要花尽心思、精神、体力与金钱去招呼它,只怕它爱上热情款待,成为难缠的租客,不肯离开!既然它来无踪,去无影,唯有以平常心去面对病魔,它找上门时,或许生活上有些改变,计划有些给打乱,但不用太哀伤,不用太激动,也不用太愤怒;既然改变不了,尝试让它成为人生一个历练吧!
 
在内科工作的十年生涯,付出了爱心、劳力和青春;欠缺的就是自我的反省和对生命的反思。「施比受更为有福」,我的另一个体会是施者易,受者难。记得那天替一个晚期患者洗澡,她受过高等学历,是一名专业人仕,但身体却虚弱得连简单的自理也做不到;我掺扶着她瘦骨嶙峋的身躯,在花洒流水声下,她痛哭起来!哭,是因为人生已到了这个阶段,她清楚知道;哭,也为着要将尊严的底线进一步降低。那一刻,我也不禁动容了,接受施予的确不容易!
 
在肿瘤科工作快踏入第七个年头,感谢神让我在七年前有机会转到这部门。在肿瘤科工作,的确需要额外的爱心、耐性与容人之心;成熟与平静安稳的内心有助自己盛载不同病患的经历;感谢神让我已为人母,亦经历过至亲的离开,这些都是累积起来的人生阅历,有助与病患分担愁苦。很喜欢善宁会的一句说话:「来的时候,万千宠爱在一身;去的时候,同样可拥有矜贵的身份?」相信这不但是病患与其家属的盼望,也是我们心底的渴望。病魔不知那天会看上你或我,在它未到之时,好好善待自己,亦善待别人,欣赏比你能干的人,宽恕得罪你的人;好好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
 
同事们,今天你处于甚么光景?耗尽爱心,油尽灯枯?或是用盔甲保护自己,独善其身?更盼望你是以爱还爱,以生命影响生命。愿与你分享我得力源头:以赛亚书3015:「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共勉之。

 

人生润滑剂
岑淑齐, 健康服务助理
从入职肿瘤科照顾癌症病人至今已有六年之久,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岁月中,面对癌症病人从前较精神直至一路消瘦衰弱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看在眼里,令我内心难过不安,情绪低落,对工作提不起劲。后至静下来想生与死的问题,生之为人,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过程,无人能够避免,我们要怎样活才能不枉此生呢?
 
首先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一切的人与事,包括动物,要有慈善悲心,要懂得体谅别人,克尽己任。从新站起来,将负面情绪化为正能量,将信念转变,积极面对,再投放在工作上。俗语云﹕「心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要境随心转,不要心随境转。」用这种信念投放在工作上,就好像涂上一层润滑剂一样。人和事都会畅顺得多。这是我在这几年中的心路历程,我亦是用这样的信念来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工作起来亦颇安然。
I share as I care
Yuen Kam Tong, 肿瘤大夫
十二月十三日,一个和暖得很的下午,五时了,我和 Humble 医生 (Dr Humble 乃蔡医生的幸福小老公,现职广华医院麻醉科副顾问医生,别误会他曾饱受挫折芸芸而得此名,相反他就是生活得幸福过度,才刻意改此英文名字,以便时刻提醒自己要 Humble 谦卑一点。这也是妙法,想想每次朋友聚头,见他即喝道:Humble Humble,想嚣都难) 一起上完了如何处理医疗事故的 Workshop, 步出了尘土飞扬的明爱医院怀爱楼,即马上怀着忧心忡忡,关爱之情致电康儿,我心急地问:环境如何!?康儿却缓缓地,轻描淡写地答道:70 (还余70 病人)!我暗叫了一声︰雪!我马上加快脚步,直奔地铁站,Humble 也跟着我一起急步前往,我们边行边讲英超波经,还互吐苦水,我说近来本院不少资深的医生,走的走,退的退!医疗质素不下降才怪?数日前,听到二楼邻居NM骆爷要离开我们的消息,我也 depressed 了好一会,想他去后,不知何日才可再与他对片干弋,人生几何!Dr Humble 响应说连广华医院也不能幸免,一些很〝重〞份量的外科顾问医生最近也蝉过别枝,我冷笑地回应他:你也可以试试吧,说罢我们对望半秒,倾刻一起仰天长啸。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问他为何不乘港铁回家,他说要到美心叉电 (叉鹅面,难道街外的私家米饭一定比HA医院Canteen 的吸引吗?)!我表示理解。我也只好独自上路!临别依依,他忍不住问我:袁兄,既然这么急,何不搭出租车?我喃喃胡扯了一些怕塞车之类的荒旦借口!其实我之所以要坐港铁,是另有目的呢﹗在美孚站下了车,我奔向百老汇街出口,在搭小巴回院前,先买了一磅热烫烫的炒栗子,准备放工回家奉献给 CEO 呢!
 
到了三楼 OPD ,才是下午五时半呢,比搭出租车慢了少许,市道不好,省得一点得一点!搭的士要 SFI (Selffinanceditem) 啊!我由一房缓缓地走到七房,再步入劏房8A 8B,我看到面前的是一张一张我熟识和自信的脸孔,你们各个医生都齐齐整整,精精神神地固守在战线上,用爱同关怀做您们的武器,试图去降伏每一个病人的心魔,精神之集中 (集中到连我回来了也不察觉呢!), 像 OPD 还刚刚开始般一样 (病人的人数亦然)。你们是伟大的团队,无论在如何的逆境,如何的缺乏支持下,也是这么斗志强顽,对HA病人不离 (HA)不弃 (病人) ,你们是一班无坚不摧,不问回报的抗癌战士﹗我为能成为你们其中一份子而骄傲。记起 Humble 尝试说服我不如早点回家陪家人或陪他喝喝下午茶。我想我早该听他的话呢!最后我只是看了寥寥数个症而已!看到计算机屏上显示出我看了最后的一个症,我终放下了心头大石。临走时,康儿想跟我分享(Share)一些如何由明爱较快回来的妙法,就是到青山道坐46号巴士云云,我手心牢牢地握着一粿早已凉掉的炒栗子答道:不必了,我想下次我在外工作完都会很放心 (Care) 回家陪家人,不会再回来 OPD 帮拖 (Share)了,最多也只会到百老汇街走一躺罢了。回到家中,我放下了冰冷的炒栗子在一旁,一边叮嘱家佣番热我的晚餐,一边开计算机打字……。
癌病无情、人间有爱
赖芷君, 肿瘤科(纾缓治疗)护士

记得某年七月第一次遇见何先生,当时留意到他时常静悄悄地落泪,不愿意接触其他人。当我们详细了解后,发现他是一个很爱家人的丈夫、爸爸及爷爷,他和家人的关系很好,事事以家人为先,最希望能参加孙女的四岁生日会,他觉得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生日会。他心里一直恐惧自己的身体可能越来越差,甚至影响行动,需要在医院中再留一段时间。使他最难受的,并不是身体上的痛苦,而是与家人的分隔及挂念。

在主诊医生及病房护士的协助下,何先生最终都能参加孙女的生日会派对,他离开医院参加孙女生日会那天的笑面仍然历历在目。接着几个月,何先生都定时回医院覆诊,也会到肿瘤科日间宁养中心探望我们,彼此问候一番。

直至一月份的某一天,我在病房偶然再次碰见何先生,他巳经卧在病床上。 当何先生一看见我时,就不其然双眼涌出泪水并远远的对着我说:「赖姑娘,我就快死喇」。 当时,何伯伯的身体巳经非常虚弱,我实时走到他身边,紧握他双手并细听他诉说一切,明白到他并不适应医院的生活,加上他的身体日渐虚弱,也比以往更需要别人的照顾。就算是日常简单的活动,如排泄、转身等也都无法按自己的方法处理。何伯伯在战战兢兢的情况下表示很想回家,他说:「我不想死在这里」。我们于是主动约见何太向她了解家中的实际情况,并让她清楚明白丈夫的身体状况,藉此让她及家人有足够的资料考虑是否有能力在家中照顾何先生。虽然我们与何太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在丈夫的影响下,我们很快得到她的信任并展开坦诚的对话。何太眼见丈夫很想回家,她只好一力承担,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 带他出院的承诺。

我们明白一切后,知道何伯伯家中只得他们两老同住。眼见何先生和何太的意愿一致, 经详细了解后,何太清楚表示她愿意尽她最大的努力在家中照顾何先生,直至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或不醒人事才让他安然入院。 我们于是向何太详细解释明爱医院的家居宁养服务及安排氧气等,好使他们得到适当的支持。我们同时留意到何先生的情况绝对有可能在数日之内急转直下,加上农历新年在即,为了使何先生能及时得到合适的照顾,我们更特别向家居护士交代何先生的情况,好让他们能安排于农历新年假期前作首次探访及评估。

何先生出院那天是星期四,虽然他当时巳经非常虚弱躺在枱床上及带上氧气;但他仍带着微笑向护士挥手道谢,用他微弱的声音祝福医护人员。感觉就像向亲人问好一样。

虽然何太已按何先生的意愿接了他回家,但事情仍末结束。家居姑娘已很迅速安排了星期一早上探访,但这个星期六、日,对何太来说相信是最长及最难过的一个周末。何太表示,何先生在家中的第一、二天情况还可以,但到了星期六,他开始有点混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再次致电我们询问她如何处理何先生的情况,我们遂步引导何太及鼓励她向孩子诉说一切,让他们好好把握这可能是何先生生命中最后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让他在仍然清醒的时间与家人提早团年及好好相处。这个周末,何太与我通过不下六、七次电话,好不容易才等到星期一早上。

到了年廿四(星期一),家居护士得知何先生的情况转差,并立刻安排入院,根据何先生所住的区域,救护车同事只可以把他送到就近医院接受治疗,不可能送往其他医院。但救护车的同事亦受到他们的感动,帮助他们送何先生上出租车。一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亦愿意接载病危的何先生到明爱医院。何太一直都与玛嘉烈护士保持联络,她形容何先生一直都是清醒的。在明爱医院中渡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何太说何先生是一位天主教徒,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中,巧妙地被安排到一个对着十字架的床位,让他感到自己回到上主的怀抱中。由于纾缓病房的探病时间宽松,他的家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年初二的早上,何伯伯就在家人的爱中含笑而终。

癌病无情,人间有爱。其实每个人只需要尽心去做到自己的本份或稍微付出多一点点,病人所得到的及感受到的则大大不同,足以改写他的结局。同时,亦为一班医护人员打了一口强心剂。
 

强心针
余焕玲, 肿瘤科开荒牛

大部份胃肠道间质瘤的病人都需要服用标靶药物「加以域」来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基于标靶药物费用高昂,非一般普罗大众的病人所能承担。幸而医管局于几年前将该药物纳入安全网内,才能让有需要的病人松一口气。一位七十来岁的曾伯是本部门第一位胃肠道间质瘤病人,他独居于区内一狭窄的公屋单位内,他的两名儿子为了谋生,长时间在国内居住,生活艰苦,足襟见肘,只能间中回港探望老父以表孝道。不过曾伯发病时,「加以域」仍未被纳入安全网内,故此他们又如何能应付高昂的药费呢?

记得曾伯三父子第一次到门诊时,是由邱医生及李医生诊症的。经过两位医生悉心解释治疗计划是需要每月服用药费接近港币二万元的「加以域」时,曾伯实时表现无助的反应,而我见到他两位儿子双眼通红,眼泛泪光的告诉我他们在国内合共每月收入都不够一万元,节衣缩食、养妻活儿,怎么办呢!此时医管局即将宣布「加以域」将被纳入安全网内,但却未开始生效,幸得李医生联络了药厂负责人,得药厂通融答允免费资助曾伯两至三个月的药物,好待医管局宣布「加以域」被纳入安全网之后,我们能有充裕时间替曾伯申请资助。

曾伯就是这样开始了标靶治疗,每个月回来覆诊取药,病情受到控制,身体状况大有改善,亦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约一年后,再没有见曾伯回来覆了。有一天,见到曾伯两位儿子抽了一袋东西来门诊找我,原来是送给我和两位医生的纪念座。其中一位儿子说:「家父已于个多月前在乡间病逝,不过在他临终前,他千叮万嘱要我们做这纪念座送给你们,多谢你们过往的帮助及照顾。这里还有数十粒未吃过的加以域,我们不想浪费,希望可以送给有需要的病人。」我听到这死讯后心感不安,只能说几句安慰说话及感谢他们送来的鼓励。然而,感谢那纪念座不是在于它的价值,而是在于曾氏父子对我们的肯定和尊敬,他们在经济不富裕的环境下,还花上数百元去做几个纪念座实在难得。

虽然曾伯只是我护理生涯其中的一个过客,但他却带给我啓示和鼓励,他患上癌症,从没怨天尤人,从没自我放弃;两位儿子对父亲的爱和孝道;还有曾氏家庭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敬. . . 大家可能只当这一篇是普通文章去阅读,但由于是本人的经历,回想当中为病人的频扑,与药厂、药房及社工的联络,帮病人抽血的片段还历历在目,在写这篇文章时亦带着情绪及回忆,不禁流下泪来。每当我工作上遇到挫败,只要望着那纪念座,就好像给自己打了支强心针,回复斗志,重拾心情,继续努力加油!
 

美丽的约定
Candy, 肿瘤科(纾缓治疗)护士

在肿瘤科病房工作期间,偶尔被别人问我,在工作中接触那么多末期病人,会否很难受和沮丧?其实难受的心情或许会有时出现,但我并不觉得有沮丧的感觉,反之从病人或家属身上,学懂宝贵的人生智慧,眼前遇见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为自己的人生历程写下深刻的回忆;其中一段感人的故事很清楚记得我见到那位病人时已经病情去到晚期,昏迷在病床上,病房同事告知我病人的女儿不接受她爸爸的情况,不断在病房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和每日要和主诊医生见面,欲了解更多治疗方法令爸爸的病情转好。

在理解病人当时的病情之后,便立即主动约见病人的女儿,病人女儿年约二十岁左右,病人却已经七十八岁,病人于一年多前确诊肺癌,今次入院的原因只是接受电疗疗程,但不幸地电疗只进行了五次,病人忽然情况急剧转坏,生命只可以用小时去计算,病人的女儿面对如此情景,内心充满内疚,不断责怪自己错误的决定同意爸爸入院接受电疗疗程,作为肿瘤科护士的我,把多年的学识和经验与她分享,她亦开始理解病人的情况转变是癌症本身起了变化;病人的女儿其后更把自己对爸爸的心底话一一诉说出来,病人在五十多岁才回乡结婚生下这个女儿,几年前更把妻女接来香港一起生活,病人的女儿表示自己一直知道爸爸非常痛惜她,任何东西都为她劳心劳力,但女儿当初因遇人不淑,离家出走数个月后才回家,之后曾接受辅导,踏回正途生活,当她正想用心孝顺自己的父母时,不幸的事情发生在爸爸身上,爸爸为了妻女不用担心自己,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都会尝试;病人的女儿知道她和爸爸真正一起生活的日子其实不多,但每个片段她都会紧紧牢记在心窝上,她与我分享自己「月事」的来临是找自己的爸爸解答,她在学校的琐碎事亦乐于找爸爸分享,她更明言爸爸比妈妈更了解她;爸爸的做人处事态度亦成为她的借镜,我鼓励她在爸爸床前与爸爸说话,把自己放在心底的说话向她倾诉。病人的女儿于是把自己对爸爸的挂念和不舍之情一一诉说,她更表示会效法爸爸对隔邻婆婆视她为
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每年会准时为婆婆送上一盒月饼到婆婆的家里,病人的女儿最后在床边与爸爸许下承诺,以后的日子与妈妈一起好好生活下去,约定他日在天国与爸爸重聚,共享盛宴,一家欢度每个佳节。

那幕动人的情景,现在还感到十分深刻难忘,一个美丽的约定,可令病人离开时带着无憾安祥地回到安逸的天国,更令在世的至亲平伏心情,积极和快乐地生活下去。
 

CPRC
Helen, 癌症病人资源中心文员

三年又三年,唔好误会我唔系无间道,只是系癌症病人资源中心已经做了三年,现在已经是第二个的三年开始了!

 其实我呢份工系做些什么呢,自己的朋友或者有些病人到现在都不是太明白,我希望借呢个机会介绍一下在医院既癌症病人资源中心(CPRC),中心系举办一些讲座、提供资源给予癌症病人例如借用复康器材.借用假发.借用图书及影碟,同路人分享心得……,所以我同其他人所做既文职真系好唔同,我日常所见既都会系病人及家属,有时都会唔开心,系因为听到病人太多的故事,原来他们怕听到”癌症 ”呢两个字系因为不了解之外,又怕日后生活有影响,家庭负担等等!

 其实自己都是自从医院工作起才对癌症多些了解,曾经听到有病人问:「癌症会否传染」,大家可想而知普通人对癌症有多了解! 我在中心学习到当有癌症时,会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另外中心提供之讲座大部份都是本院肿瘤科之医护人员协助举办的,让病人了解多些就对”癌”呢个字不会太过害怕!

计「教」
小Q, 肿瘤科护士

 好多人说做护士好有意义,可以贡献社会。其实在付出同时,我在病房所学到的,所领悟到的,却一点也不少。还记得我初来到肿瘤科工作时,看到不少病危的病友们消极面对死亡,而经验尚浅的我又好像无能为力,真的有点难过。渐渐,留意到他们其中也有生命斗士,他们正面的生活态度,感染到身边的家人,病友及我。

 祥和的X叔叔在病房里从没有半点脾气,十分体谅医护人员工作忙碌及包容邻床病友的烦扰。在家庭,也是位「好好先生」。最重要是面临病危及死亡,他也能积极面对。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叔叔,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心想:据非正式统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平和一点。)你很祥和及正面呢!」他回答:「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有一个教我是不信的。」我说:「那一个教呀?硕安教??(当时我正追看<达文西密码>)」他回答:「不是,是「计较」。」

 唔,我突然恍然大悟。

 好多事情,都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同一件事,你计较,你可能会得到一点「好处」;但不计较,你「得到的」可能是更多。有时,不一定要计较外在的利益,内心的富足也很重要。

 X叔叔临终前,叮嘱我们把他的遗体送去作硏究用途。中国人,傅统的都忌讳死无全尸,但他,是一个例外。虽然这已是几年前发生的,但和X叔叔的对话仍记忆犹新。每跟朋友谈及病房发生的点点,我都会提起这位病友 -- X叔叔。

 痛哭,流泪是平复内心伤痛的自然过程,所以我们安排了独立的空间给他们渡过最后一程。

 当中令我明白到一些体贴的安排,总比千言万语更能令病人以及家属得到安慰,这亦是身为医护人员化为同行者的一门艺术。

童言童语
Kamy Yuen, 放射治疗师

 子朗是一个活泼健谈又外向的小孩,对我们这班穿上白衣的人,没有半点恐惧。

 这天,他和妈妈如常地来到部门进行治疗,应诊时,还牵着我的手走进了电疗室,他不经意地告诉我:「姑娘,我长大后要娶两个老婆。」「吓...........?为何?」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五岁的小孩这么说,我立即竖起耳朵,洗耳恭听。他慢慢地,坚定而认真地说:「一个服侍我,一个服侍我妈妈,因为妈妈照顾我咁辛苦,我要叫老婆好好服侍她。」他妈妈听到后,不知好嬲定好笑。

肿瘤理疗师 / 病人的儿子
Ming Sir, 物理治疗师

 曾经有人说医院是很冷的地方。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感。特别是当你或你所爱的人在医院里身患重病时,这感觉更强烈。

为何会有冷的感觉?

温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绝非主因。冷,是因为那种无助,那失去自主的能力,和担心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样,肿瘤科是否医院最冷的地方呢? 作为肿瘤科的理疗师,同时又是一位已故的肿瘤科病人的儿子,我既有冷的感觉但也感受到点点的温暖。

暖的感觉从何而来?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关心的慰问,一点合时的帮助都是温暖的来源。原来这些都有赖医护人员对病者和家属的态度,这些亲身的体验成为我工作态度的提醒。除了外在的因素,病者和家属的相互关系也是温暖感觉的来源。

「盼望」更是一个可抵抗冰冷的暖炉。「信仰」是带给我和已故父亲「盼望」的来源。

 最后,祝愿肿瘤科的医謢团队能不断地作为病者和家属的温暖来源!也祝愿病者和家属能在这里找到温暖和「盼望」!

樱花
Kin Yee, 肿瘤科护士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在护理生涯的初期,这句子曾经给予很多的提醒。直至有次,当我陪伴病人听恶耗时,双眼通红后,被当时前辈劝导,是心肠「坚而硬」,渐渐这句子离我远了。

踏入肿瘤部门时,明白病人有部份都面对死亡离别,心里提醒自己与他们的关系,要保持距离而免致受伤。但当工作投入时,你会不期然发觉病人们有欢笑,听到他们的笑声,渐渐地感觉到他们在病床中依然存喜悦的时刻,自然地我会与他们同喜乐同大笑。

另一方面,我要目睹死亡的机会也增加了,与家属们说安慰的说话时心里依然有酸溜溜的刺痛,回想这也值得感恩自己仍有「与人同哀哭」的心情,但更欣慰本身已从安慰及体谅的角度去陪伴病人及家属们走上生命最后的一程路。当病人离世时,手被家人紧握,面额被家人轻抚的片段,常常涌现脑海中,他们带着平安的脸,在爱和关怀中离世是幸福,是福份的。

喜欢「樱花」,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只记着樱花灿烂地开放,就似病人们的笑脸。虽然「樱花」很快凋谢,但灿烂的一刻已是足够,还有谁去记着樱花凋落的景况呢?

工作随笔
燕萍, 日间化疗中心护士

 当我知道部门征求「动人小故事」后,想分享一个发生在几年前的小故事。五十多岁的黄先生患上了末期肺癌。初次见到他一脸无奈的神情,今天仍历历在目;而他太太就担当一个主导者,不容许我们单独与她先生交谈。由解释至打化疗她都坚持在旁守候,代他回答,代他发问。我们说过的一词一句,甚至核对药物的过程,她都要参与并笔录在她的记事簿上。

黄太终日用一副不信任的眼神,远望着我们的每个举动;她用不留情面的态度去质询我们每个程序。每次落药前她硬要同事替她先生穿刺静脉导管必须一针成功,到落药时她就站立在输注器旁,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望着自己的手表,一同数算落药的点滴率是否正确。

说句实话,对着她的「严密监视」确实有点吃不消,亦令大家增添不少压力。我们唯有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照顾着黄先生,以减低她的不安和焦虑。

随着日子的过去,黄先生接受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她对丈夫的病情亦变得愈来愈紧张,心情亦愈来愈沉重。不过,「日久见人心」似乎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相处多了,她的戒备少了,我们的关系也渐渐好了,我们开始有较深入的认识。

原来黄先生是在台湾留学时认识他的太太。结婚后,黄太随黄先生到香港定居。年轻时黄先生很辛苦的工作,到刚开始有自己的事业时,却发现患上了絶症。黄太原来在台湾是当护士,来港后就没有再从事护理工作。她解释她在台湾工作时,眼见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员工质恶劣,导致很多医疗事故。故此她常常担心她先生也会遇上这种不幸,所以她变得很紧张,很大压力。加上她的家人朋友都在台湾,便只有她一个人在这里撑着。

隔膜打破后,她放下了她的「包袱」,我们亦放下了我们的成见。原来一切都有转机,她对我们开始有讲有笑,有商有量。

可是到后来因为化疗效果欠理想,经医生建议后黄先生便参加了药物硏究计划,没有继续到日间化疗中心做化疗了。到有一天我再遇见黄太的时候,她立即走前用双手捉着我,哽咽地诉说她先生已安详地「走了」,然后泪水便不停地流下。她说她想代她先生向我们说句多谢,虽然她仍然依依不舍夫妻之情,但毕竟她已尽了妻子的责任直到最后一刻。我陪了她一会,最后说了句「保重」她便离开了肿瘤科大门,我目送着她直至她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那一刻我明白到: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点一滴累积的成果。虽然有时会被病人或家属夸赞我们帮了他/她们很多。说句实话,我又何尝不是由病人身上学到勇气、毅力,从家属身上看到他们对病者那种不离不弃的付出!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