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腫瘤科是一個很多故事的地方,我還有很多催淚彈可以放,相信每位同事也有自己心中最動聽的一個… 但眼淚並不是這些故事的精粹。我們會哭,在於我們因生命動容,心中柔軟的這一隅,也就是我們在日忙夜忙中的動力。不過,更窩心的是 ─ 有你們與我同行,忙不過來沒飯吃時姑娘送上的蛋糕零食, 病倒時護士長送上的温熱潤喉飲品和姐姐沖的(超難喝)開聲荼,難過時醫生爸媽兄姊妹妹婆婆上司同事的鼓勵…
猶記得三年前剛入行的時候,有聽過這一說法:
噢!你以為自己走運,到了少值夜班又空閒的Oncology嗎? 非也,這裏乃憨居
logy – 憨居MO入甕之地。
腫瘤科日間忙Clinic,夜間忙畫RT plan,放假忙讀書。但因為很大部份的病人最終都在你的照顧下離逝,所以此工作難捱在於病人家屬不會感激你,其他專科的同事又覺得你整天整夜都很閒。還有,因為癌症治療所費不菲,私人市塲不算蓬勃, 出路不多…
聽到這裏, 有點學識有點姿色(?!)的正常青年人, 都不免有些動搖吧?
可幸,我心懷的一點熱血,一些與世情不太相乎的信念,讓我一路走下來。發現沿路的風光如畫,一幅幅暖人心窩的繪卷,雖然有血汗、有淚、有心酸,但有更多感動,也教年輕的我提早經歷生命的美。
我愛笑,會相當輕鬆、近乎輕浮的跟病人和同事說笑,因為我相信喜樂乃心靈的良藥。說話也很直接,因為覺得真心不怕火煉。一開始拿捏不好,吃了些苦頭,被上司為難了一番 (在這裏抖出來, 證明我沒有學乖吧?!) ... 幾年下來,發覺還是需要點溝通技巧。年月有功,眼看前輩們爐火純青,能堅持專業意見之餘,又能跟病人和家屬和和樂樂,自己也跟着學點武藝旁身,卻是真箇有效!我堅持真誠喜樂,但偶而靈巧的運用小小聰明,改善溝通之餘,有時也挺好玩的!讓我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在門診診症,黄昏時間,有一個臨時要求就醫的病人。他跟妻子急步走進我的診室,豪邁地坐下,我還來不及說點常用問候語,大漢就大開嗓門一個勁兒形容近來發大了的肚皮上的腫瘤。說到痛處,就加插市井用詞 ( 即 %$&#$%#$!#$% ),又投訴我們處方的標靶藥不濟事。我心裏吃驚,姑娘、姐姐也走過來準備隨時護送我逃走。不過我靜觀其變之時,發覺病人似無動怒,神
態也很自若。我試着小聲有禮地回應一下,他卻毫無反應,繼續自說自話!我最終發現此病人實是豪士一名,不拘小節禮教。於是我運用相同豪言壯語,大膽直斥其自行雙倍服食標靶藥分量的行為,摒棄我一貫專業醫生和高貴小姐(?!)形象,只差%$&#$%#$!#$%沒出口。結果一拍即合,立即聯線,大漢很快就明白胡亂加重標靶藥和嗎啡止痛貼的危險,又跟我達成了先止痛、再掃瞄、後換標靶藥的協議!最後議案通過時,我跟病人都咧嘴大笑,拍案叫絕,只差沒來點酒肉慶祝,鄰近診室的同事卻以為我快要被投訴了!後來假日值班時,再遇上大漢急症入院,他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沒有豪氣萬千的勢頭了。但我還是江湖兒女一般的問症抽血處方,他便辨認出我來,覺得我可信任,更着家人不要纏在我多問!這樣的病人,有人會覺得很粗鄙,但我卻覺得特別可愛、特別過癮。當然這故事絕對不是溝通技巧入門手冊的標準病例,但卻是我在門診部最有趣的事件之一!
剛剛提過的大漢,其實本來是個生氣勃勃的叔叔。看着他精神委靡,實在有點難過。腫瘤科的醫護同工,每天都見證生命的消逝;我就是愛笑,自我治癒能力超強,也有忍不住感觸落淚之時。第一次為病人哭,是被老夫少妻之間的愛與牽絆所感動 ─ 這都是雙方的第二段婚姻,妻子被第一任丈夫虐待,多年後才認識現在這個很温柔的年長男士、謙謙君子。但幸福只維持了七、八年,妻子的子宮頸癌復發,縱使伯伯很努力照顧妻子,安慰她因為疼痛而疲憊不堪的心靈,又毫無保留的付出有限的積蓄,最後還是得送走比自己年輕二十多歲的妻子。那時候,我只可以天天跟伯伯談一談,交待一下病情,感到很無力。所以看到伯伯哭,我鼻頭便酸得厲害。但慶幸,瑪嘉烈腫瘤科有一個有承擔有理想的團隊,我把那位病人轉介給了我們聯合麻醉科的痛症專隊,讓她臨終的一個月裏,痛楚得以控制。 又請了紓緩治療專隊的護士跟進病人和她丈夫的心理情況,最後還幫伯伯解決了殮葬事宜… 據護士同事說,伯伯最終知道妻子是在少痛苦少牽掛的情況下離開,他也釋懷了。
瑪嘉烈腫瘤科是一個很多故事的地方,我還有很多催淚彈可以放,相信每位同事也有自己心中最動聽的一個…但眼淚並不是這些故事的精粹。我們會哭,在於我們因生命動容,心中柔軟的這一隅,也就是我們在日忙夜忙中的動力。當然,偶然收到已逝者家人的感謝信,或者病人家屬突如其來的擁抱,我都珍而重之的鎖進腦海之中,作為灰心喪志時的鼓勵。
不過,更窩心的是 ─ 有你們與我同行,忙不過來沒飯吃時姑娘送上的蛋糕零食, 病倒時護士長送上的温熱潤喉飲品和姐姐沖的(超難喝)開聲荼,難過時醫生爸媽兄姊妹妹婆婆上司同事的鼓勵… 整個腫瘤科團隊隨時隨刻互相補位相助,都讓我知道:
Oncology也許憨居,但在瑪嘉烈腫瘤科工作,憨居… 我
也甘之如飴!
<文章摘錄自瑪嘉烈醫院腫瘤科編制的『關懷至上、齊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