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的是大脑或脊髓的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在成年人中,继发性肿瘤较为常见,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半以上。香港每年约有一千宗新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个案,其中20-30%为恶性,大多数患者诊断年龄在45岁或以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预后因良性或恶性、病理类别和肿瘤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分别。这些肿瘤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或神经功能障碍。香港每年约有三百人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并非无法治愈。近年来,治疗技术有显著的进步,令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副作用亦愈来愈少。

(感谢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 顾问医生吴宇光医生审阅本页内容)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大脑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每个部分都负责重要的神经功能。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负责肢体活动和感官功能、认知、记忆、语言和性格等。小脑控制无意识动作,包括身体平衡和协调。脑干控制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如意识、血压、心率和呼吸。它也作为神经讯号传导的中心,所有往返身体和大脑或小脑的讯息都会经过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由大脑或脊髓中出现不正常的细胞增生。它们可以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也可以来自身体其他部位起源的癌症扩散(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通常以起源细胞命名,并且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 良性肿瘤生长较慢,有明确的边界。 常见种类包括脑下垂体腺瘤、神经鞘瘤和具有良好细胞分化的脑膜瘤。 在治疗后,它们复发的风险相对较低,预后亦较好。 相较之下,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生长速度则比较快,边界和外膜不完整,可能入侵或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神经组织的损伤。 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肿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和星状细胞瘤。 一般而言,它们有相对高复发率和较差的预后。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从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普遍经血液扩散。 常见的癌症种类包括肺癌和乳癌。 偶尔这些转移在其原发癌症的诊断或治疗多年后发病。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成因至今不明。 然而,有某些因素可能增加此病的风险,包括:
  • 年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45岁以上的人中更为常见。 某些类型的脑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几乎只在儿童身上发生。
  • 性别:男性患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机率比女性更高。
  • 家族病史:有家族成员患有胶质瘤的人可能有更高的风险。
  • 接触辐射或在工作中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甲醛、氯乙烯和丙烯。
3
医学界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确切成因仍未确定。 只有少数个案是由遗传或化学物质所导致。 因此,目前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 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与脑肿瘤的发生有任何关联。

另一方面,提高对肿瘤相关症状的认识可以促进提早诊断及治疗。
4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症状取决于其位置、类型和大小。 由于大脑和脊髓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神经功能,不同位置的肿瘤会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 一些常见症状包括:
  • 癫痫
  • 头痛、头晕、耳鸣
  • 恶心或呕吐
  • 四肢无力、肢体不平衡或局部瘫痪
  • 视力下滑或重影
  • 脸部肌肉麻痹或刺痛
  • 言语问题、语言理解或表达困难
  • 意识混乱、性格改变或记忆衰退
  • 大小便失禁
脑部肿瘤也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 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可能会更严重)、呕吐或意识模糊。 位于脑下垂体的肿瘤可能导致荷尔蒙分泌过多或受损。
5
除了临床病史和身体检查之外,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常见检查包括:
  • 电脑断层扫描(CT):用于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 磁振造影(MRI):提供高解析度影像以做出临床诊断,及帮助计划手术或放射治疗。
  • 正子断层扫描(PET):在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案中,用于检测原发癌症的来源。
  • 病理诊断:对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是确认诊断、肿瘤分类以及评估预后的黄金标准。 病理诊断可以在手术切除后,或透过组织活检获得。
6
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许多患者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式。 医生将根据个别肿瘤和患者特征(例如年龄、合并症、肿瘤位置和相关治疗风险)来制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原发性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方法不同。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方案包括:

外科手术
如果手术可行,这是大多数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和安全地切除整个或大部分肿瘤。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有效、更安全地切除肿瘤,提升复原机会,及大大减少副作用。 对于某些情况,例如肿瘤位于大脑敏感区域附近,手术风险或会很高,而需要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俗称电疗)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高能量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它常见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并且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与化疗联合使用。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有显著的进步,如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影像导引放射治疗(IGRT)和颅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 这些技术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度,用高剂量的辐射针对肿瘤细胞,同时有效的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和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化学治疗(俗称化疗)
化疗是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可透过口服或静脉途径。 化疗也常与放射治疗结合使用。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肿瘤已无法根治。 在这些情况下,化疗亦是有效的舒缓性治疗,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素。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治疗,例如放射治疗或手术(如上所述)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此外,病人通常亦需要针对其原发癌症进行抗癌治疗,以实现整体疾病控制。 这些包括化疗、标靶治疗或免疫治疗。 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原发癌症的类型。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治疗,例如放射治疗或手术(如上所述)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此外,病人通常亦需要针对其原发癌症进行抗癌治疗,以实现整体疾病控制。 这些包括化疗、标靶治疗或免疫治疗。 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原发癌症的类型。
7
不同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包括:
  • 手术: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例如四肢活动能力受损、感官障碍、认知或记忆力下降、语言或吞咽功能受损。 其中一些并发症也可能与本身肿瘤的影响有关。 其他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和伤口问题。
  • 放射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头皮反应、脱发、恶心或呕吐、头痛、长期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 高剂量放射治疗也可能导致正常脑组织坏死,但一般而言机率较低。
  • 化疗: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倦、口腔溃疡、恶心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脱发和免疫系统减弱。
8
准备和认知:患者及其照顾者应了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的资讯。 事先更加了解和做好准备可以促进治疗过程和积极应对。

治疗与追踪: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接受治疗,并定期跟进和覆诊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度和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复健护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常存在神经功能受损,如活动能力、语言和吞咽能力等。 参加针对患者需求度身定制的复健计划,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可以帮助逐步训练和改善神经功能。

照顾行动不便的病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可能依靠照顾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如厕、洗澡等方面。 家人的支持对患者的治疗和复健十分关键。 医疗团队的建议,以及医疗社工和社区的支援亦可以帮助患者的照顾和康复。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维持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 接受化疗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包括蔬菜、肉类、家禽、蛋、海鲜等)和生或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减低感染风险。

心理健康:情绪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和照顾者在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和医疗社工可以提供相关的建议,包括心理辅导等方法帮助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

回上
本地及海外支援组织
回上
相关资料
回上
相关录音片段
回上
相关录像影片
回上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