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是一種很普遍的心臟病,它泛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問題。心律不正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心房纖維性顫動最常見。據估計在香港大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患有心房纖維性顫動。雖然它不是即時致命的疾病,卻會令出現中風的危機增加5倍,患心臟衰竭的機會增加3倍及死亡的機會增加2倍。


(感謝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副主管陳藝賢醫生審閱本頁內容)

1
心律不正是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次,而心律保持穩定。當心跳過慢,例如每分鐘少於60次;或心跳過快,例如處於靜態時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便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有些病人心跳速度正常但不規則,他有可能患上異位心搏(或稱早搏)或心房纖維性顫動。
2
引致心律不正最常見的高危因素包括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病。有些病人出現心律不正,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致,不過也有部分病人未能找出病因或高危因素。
3

要預防心律不正,應針對高危因素及潛在成因加以改善及治療。甲狀腺疾病一般是可以治療的;大家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養成少鹽、低脂、低糖及高纖的飲食習慣;另外,常做適當的運動,亦有助預防高血壓及缺血性心臟病。
4
心律不正的病人常見的徵狀包括心悸、眩暈、昏厥、經常疲累、氣促及對運動的耐力減低。情況嚴重時,病人可能會說話含糊不清、視力模糊及四肢乏力,有機會出現中風,而最可怕的徵狀莫過於猝死。 
5

相片 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心律不正的最主要工具,有時候也可能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心跳監察,例如進行24小時心電圖或心律記錄儀檢查。病人亦需要接受血液檢驗,以分析電解質水平及甲狀腺功能。視乎病人的個人病歷、體格檢驗和初步的心電圖檢驗結果,醫生可能需要為病人進一步檢查心臟,包括進行踏板心電圖、電腦掃瞄冠狀動脈造影及導管檢驗。

6
相片

要治療心律不正,應找出背後成因並加以治療。一些特定的藥物,一般指抗心律不正藥,可以治療多種心律不正。部分病人可利用導管消融術進行治療,它是一種介入性及根治性的治療方法。對於心跳過慢及有暈眩或昏厥症狀的病人,便可能需要考慮植入心臟起搏器。至於心跳過快及有猝死危機的病人,則可能要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 。

7
相片

心房纖維性顫動可能引致中風或心臟衰竭,而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纖維性顫動這種高危的心律不正則可能會引致心臟猝死。

8

病人如出現心律不正的徵狀,例如心悸或昏厥,應盡早到醫生處檢驗。如果有引致心律不正的高危因素,便要盡快治療有關問題。

回上
本地及海外支援組織
回上
相關錄音片段
回上
相關錄像影片
回上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