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在香港並不常見,死亡率也較低。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比男性高。雖然甲狀腺癌的患者一般為中年人和長者,但其中的乳頭狀癌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兒童則很少患上。

甲狀腺癌的發病過程很緩慢,由癌細胞出現到發病可能歷時數年。以目前的醫學技術來說,即使甲狀腺腫瘤仍很小,醫護人員也能偵測得到,新式療法亦令治癒率提高。不過,正是由於它發展緩慢,如果你曾患過甲狀腺癌,有機會在多年後再次復發,所以必須定期跟進。

(感謝基督教聯合醫院腫瘤科副顧問醫生張天俊醫生審閱本頁內容)

1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面咽喉下面,呈蝴蝶狀,是一個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在甲狀腺後面的是副甲狀腺,負責分泌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和腎功能等,而副甲狀腺素則可以調節身體鈣質、平衡骨骼的鈣質、促進小腸及腎臟吸收鈣質。當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舊細胞又未曾死亡,細胞便會不斷堆積,形成癌瘤。
2

甲狀腺癌可分為四類,發病對象不同,治療方法也可能不同:

  1. 乳頭狀癌 (Papillary):最普遍的一種,多出現於年青女性身上
  2. 濾泡狀癌 (Follicular):第二普遍的一種,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
  3. 髓質癌 (Medullary):罕見的甲狀腺癌,家族遺傳的機會較高
  4. 退行發育癌 (Anaplastic):罕見的甲狀腺癌,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沒好好治理的乳頭狀癌會演變為此種癌症。

    除以上類別外,甲狀腺也可能出現淋巴瘤,屬於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一種,不過很罕見。
3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和曾接触高剂量电离幅射较易患上甲状腺癌。如有以上情况,应考虑咨询医生意见,以决定是否需要和如何进行甲状线癌筛查。一般无症状人士不建议作甲状线癌筛查。
4

甲狀腺癌的成因仍不清楚,已識別出的風險因素包括:

  • 曾接觸大量輻射:例如幼年時曾接受過頭頸X光照射或放射治療,又或生活環境中有高密度的放射線,過往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該地區的人患甲狀腺癌的比率也特別高。
  • 家族遺傳:家族中曾有人患過甲狀腺腫瘤、家族性甲狀腺髓質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及遺傳性大腸瘜肉等均有較大機會患上甲狀腺癌。
此外,甲狀腺癌亦有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個人病歷:本身曾患過甲狀腺腫瘤或甲狀腺良性結節等疾病,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也較高。
  • 性別: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男性大。
  • 飲食:飲食中缺乏碘亦有可能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
  • 年齡:很多甲狀腺癌的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人士。
5

甲狀腺癌常見的徵狀包括:

  • 撫壓頸部前端時發現無痛硬塊,並日漸增大
  • 聲音持續沙啞
  • 頸痛或喉嚨痛,有時連耳朵也感到痛楚
  • 吞嚥或呼吸困難,有壓迫感
  • 持續咳嗽,但沒有其他感冒跡象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可能會令你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假如你有懷疑,應該到醫生處檢查清楚,以免延誤病情。

6
  • 血液檢驗:可用於檢查一般健康狀況和甲狀腺荷爾蒙水平是否正常。
  • 超聲波甲狀腺掃描:醫生會利用超聲波描繪頸部及甲狀腺內部的圖像,藉此查看當中組織是固體硬塊還是囊液。
  • 幼針抽驗或活組織檢驗:利用一支細針慢慢插入頸部的硬塊,抽出細胞,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醫生可能會借助超聲波掃描來確定細針插入的位置。
  • 手術活組織檢驗: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病人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鐘後,病人躺在床上,醫護人員會將伽瑪攝影機放於病人的頸部,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由於癌細胞不像正常甲狀腺細胞般吸收放射物質,故此攝影機得出的影像可以顯示癌瘤的位置。
  • 電腦掃描︰掃描機會攝取一系列的X光片,把影像輸入電腦後形成三維圖像,從而得出癌瘤的大小和部位等詳細影像。如果病人對碘敏感或有哮喘,應先通知醫護人員。
7

(一)  外科手術
甲狀腺癌主要是以手術治療,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決定只切除部分甲狀腺或是整個甲狀腺。
在進行手術時,醫生亦會檢查甲狀腺附近的淋巴結有沒有受癌細胞影響;如果癌細胞已開始擴散到甲狀腺以外的地方,醫生會把甲狀腺附近的組織一併切除。
在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後,病人須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替代原先由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這亦可以幫助抑壓甲狀腺刺激荷爾蒙(TSH)的分泌。如果甲狀腺刺激荷爾蒙處於高水平,會刺激有可能剩餘的癌細胞,令癌症復發。

(二)  放射性碘治療
切除手術後,視乎手術結果和腫瘤性質,病人可能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甲狀腺癌細胞會吸收碘,然後被當中的放射性物質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
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前約四星期,病人需停止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因為甲狀腺荷爾蒙會阻礙吸收放射性碘而令其失去療效 ; 病人或可改用注射人體甲狀腺刺激荷爾蒙(rhTSH),以避免因停服甲狀腺荷爾蒙而引起的問題。另外,在治療前約兩星期,病人開始停止進食碘含量高的食物,例如海鮮、加碘的食鹽、咳嗽藥等,也要避免吃蛋、芝士或飲用牛奶等,以免影響療效。
病人在接受治療後,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隨尿液、血液、唾液及汗液等排走。因此在幅射量較高期間要在醫院接受隔離,避免接觸其他人,待數天後當輻射量降至安全水平便可出院。
放射性碘甚少為病人帶來長遠影響,女病人將來也可以正常懷孕,不過在接受治療後首年內,病人不宜懷孕及餵哺母乳。

(三)  體外放射治療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這方法較常用於治療髓質癌及退行發育癌。假如癌症復發,也可能使用這種方法治療。
進行治療前,醫院須要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時病人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整個療程通常約六至七星期。

(四)  標靶治療
當一般常用的治療如手術和放射性性碘變得無效時,可考慮使用標靶治療藥物。

8

進行手術切除甲狀腺後,病人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副作用:

  • 聲帶神經、食道或氣管遭切傷,導致流血
  • 聲音沙啞疲弱
  • 疲倦
  • 副甲狀腺切除後會引致體內鈣質水平大幅下降,容易出現四肢麻痺或抽搐。病人可以服用鈣片和維他命D補充
  • 疤痕:手術後鎖骨上方會留下疤痕,不過隨著時間會逐漸變淡
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時,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噁心
  • 口乾
  • 眼睛乾澀
  • 味覺或嗅覺轉變
  • 頸或胸部感到疼痛
如果接受體外放射治療,則有可能有以下副作用:
  • 噁心、疲倦
  • 喉嚨痛、難以吞嚥
  • 口部乾涸
  • 皮膚疼痛

大部分的副作用只是短暫性,如果感到不適,可跟醫護人員商量,看看有沒有紓緩的方法。

9

(一)  手術後的護理

手術後,應盡早下床走動,如果仍需臥床,應跟隨治療師的指導,定時作足部移動及深呼吸。為了保持氣道暢通,需要以半坐的姿勢臥床。手術後一段時間內,病人吞嚥時會感到痛楚,可能要進食流質或較軟的食物。

(二)  定期服藥

按照醫生指示服用所需藥物 (例如甲狀腺荷爾蒙、鈣片及維他命D)。

(三)  定期覆診
定期覆診及跟進檢查對偵察癌症復發十分重要,因為即使甲狀腺已被切除,也會有復發機會。醫生會定期替病人進行頸部檢查及抽血檢驗等,偵察復發。視乎復發風險,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半年,醫生或會安排病人進行同位素碘全身掃描,以確定沒有殘留癌細胞。

(四)  攝取充足的營養
如果因治療的副作用而暫時無法正常進食,可先以飲用高營養及高熱量的營養補充飲品替代。癌症治療期間或會削弱病人免疫力,為減低感染風險,病人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包括蔬菜、肉類、家禽、蛋、海鮮等)和生或未經高溫消毒的乳製品。

回上
相關錄音片段
回上
相關錄像影片
回上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