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Leukaemia),也稱血癌,泛指與血液及骨髓相關的癌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也包括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骨髓腫瘤等。
白血病是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宗新症。與大部分其他癌症不同,幼兒與年輕人均有機會患上此病。
白血病並非絕症,而且是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不同種類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療法,正確的治療方法能夠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復機會。即使不幸患上,認識治療方法,學習治療期間與之後的護理調養,也有助加速康復和預防復發。
(感謝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李英傑醫生審閱本頁內容)
血液細胞包括紅血球、血小板和白血球(淋巴球與骨髓細胞)三類,均由骨髓製造。在血液細胞生產的過程中,細胞變異出現,稱為白血病。
白血病有多種類型:
白血病不是絕症,也是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以下因素有可能增加患上白血病的風險:
另外,有基因綜合病(如唐氏綜合症)或其兄弟姊妹間有患上急性淋巴球白血病的人士,患上急性淋巴球白血病的機會較高;而50歲以上人士,尤其是男性則有較高機會患上慢性淋巴球白血病或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以下方法可有效幫助大家預防白血病:
白血病的具體成因尚未有定論,以下為現時醫學界對白血病的初步說法:
慢性白血病早期的徵狀並不明確,許多病人甚至沒有任何徵狀,因此不容易察覺。
若大家出現以下徵狀,應盡快求醫診治:
醫生摘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病人患上白血病,醫生會安排進行以下檢查:
白血病的治療需時相當長,並分階段進行,以達致抑制病變細胞及控制擴散。部分早期慢性淋巴球白血病的病人可無須接受治療,但醫生會緊密觀察病情的發展。
一經確診,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採用以下的治療方法:
病人接受手術前後和康復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多一分認識和了解,有助患者積極面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