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糖尿病 (一)

Herman:12月5日8點30分過後有健康資訊天地,請來兩位朋友包括醫管局基層健康服務經理郭麗萍小姐Ruby,Ruby早晨。
 
RUBY:早晨。
 
Herman:另外有醫管局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顧問醫生蘇穎儀醫生,蘇醫生你好。
 
蘇醫生:你好。
 
Herman:你好,我們繼續上兩星期有關糖尿病的話題。蘇醫生可以先跟我們回顧一下上次我們講的一些內容嗎?



蘇醫生:其實上次我們講了糖尿病到底是什麼、什麼人士是患上糖尿病的高危人士、怎樣診治糖尿病。今次我們會深入介紹如果患上糖尿病後有什麼需要留意和要做的。



Ruby:我記得上一次我們有講到糖尿病人的小便可能會是甜的,但最重要的診斷是要到診所看醫生,經過醫生抽血檢驗確診。千萬不要畏疾忌醫,一感覺到或懷疑自己患病時,就要去找醫生做檢查。因為在臨界線上的人士也有很多,不要太驕傲,自己要小心注意。這次我們會集中講治療的部份。聽說糖尿病人士需要戒口的,是嗎?
 
蘇醫生:Ruby講得很對,剛才還有一句更好的是糖尿病人應積極面對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療其實可在幾方面一起進行,留意食物方面當然很重要。一個患有糖尿病的
病人因為血糖高,所以飲食方面是有一些要留意的地方,每個病人要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樣,所以如要很清楚飲食控制的話就要跟營養師從長計議。一般來說,糖尿病人需要留意的是少吃多餐,如以一個體重50公斤 (即約110磅),平時有些運動的病人,除了一日三餐外,每餐中間還會有一些小吃,希望減少血糖低的情況。在飲食方面,與剛才一樣一個體重50公斤、有運動的病人,他每天約需要1500卡路里,而一半的卡路里是由碳水化合物而來,我們可以按這個理論來分配病人的三餐。
 
Ruby:我希望蘇醫生多解釋一下剛才講少食多餐的說法,因為很多病友都會講醫生是老生常談,什麼病都叫我少吃多餐,為什麼呢?在糖尿病來講,就是與平衡血糖有關的,是嗎?
 
蘇醫生:是的,一會兒我們會再說藥物方面也要留意,因為一個糖尿病人,無論是打胰島素或吃了降血糖藥,都可能會有血糖低的風險。但我們也不想病人的血糖升至太高,因此每天病人需要平均分配熱量的攝取,不可一時過多,一時過少。
 
Ruby:血中的糖份時高時低便會影響身體狀況。另外不少病友會有點迷網,是不是不能吃甜的食物呢?或者糖尿病不能吃飯呢?剛才蘇醫生有講到碳水化合物,即粥粉麵飯、餅乾等都是碳水化合物,我們要小心控制吃量,營養師會跟我們解釋的。
 
蘇醫生:因為每個病人的需要都不一樣,剛才我提的例子是一個50公斤有運動的病人需要攝取1500卡路里,但如一個運動量較大或運動員,又或體力勞動的病人的攝取量也會不同。一個文職的病人,整天坐在辦公室,所需要的卡路里也不一樣。體重不同,需要的也不一樣,所以如真的需要一個餐單的話,就要找營養師商量訂製。一些基本的規矩像少吃多餐等,我們醫生會提醒病人的。
 
Ruby:不要忘記不是不可吃碳水化合物,而是要有一個適當的控制。剛才蘇醫生講的是一天中所攝取的卡路里佔一半是從碳水化合物中吸收。
 
蘇醫生:大家不要像有些病人所想因為有糖尿病便不要吃糖,甚至是任何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希望借此控制血糖。
 
Ruby:這是不正確的,大家也不要忘記有些蔬菜如南瓜、薯仔,或是其他水果都是有糖份的,所以病人真的要自己認識及調節自己每一天吃的食物,很多病人都很厲害的。
 
蘇醫生:對呀,另外還有些知識希望病人可以留意,就是除了少吃碳水化合物,即少吃點飯就可以讓血糖低一點,但卻忘記了尤其是外出用膳的餸汁或脂肪等也會是一個問題。就像上次說肥胖人士本來就是高危人士,如再吃高脂肪、煎炸又或高膽固醇的食物其實也會影響到。又例如外出用膳時很多人也沒留意有餸汁如咖喱汁會含有高椰油,也會影響脂肪的攝取。
 
Ruby:蘇醫生,飲酒又有什麼建議呢?
 
蘇醫生:一般來說,糖尿病人不需要完全戒酒的,但一定要注意份量。一位男士每日可飲用兩份酒精,而一份約等於一罐啤酒或一杯普通的紅酒。不是說一杯倒滿的紅酒,而是一杯餐酒的份量或是在餐廳點一份烈酒的份量。
 
Ruby:酒的熱量很高,所以真的要注意每天的攝取量。
 
Herman:我想問蘇醫生少吃多餐的優點在哪呢?
 
蘇醫生:少吃多餐可以保持血糖的平衡,血糖浮動的幅度會較穩定,最主要是這個原因。還有不少病人無論是打針或吃降糖藥,藥物已在身體裡面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如十多個小時都不吃東西,其實有機會導致血糖低的情況。因此我們希望糖尿病病人可以保持血糖水平平均,所以不應暴飲暴食。
 
Ruby:何況這個原則是希望病人長期採用的生活習慣,血糖高低除了一時間的影響外,長遠對身體也會有影響。
 
蘇醫生:對呀,上次也講過糖尿病最大的問題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所以我們希望病人保持血糖平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防止這些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Ruby:是的,保護各個器官。服食藥物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案,對嗎?
 
蘇醫生:除了配合運動和飲食治療外,藥物對很多病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病人第一反應就是「不打針可以嗎?」。對不同病人來說,治療的方法也會有不一樣,現時大部份病人也是需要服用口服降糖藥。口服降糖藥有很多不同種類,所以很難在這一次把所有藥物都跟大家分享。每個病人服用的口服藥物成份可能都會有些不同。
 
Herman:功效有不同嗎?
 
蘇醫生:功效會有不同的。暫時在港使用的口服降糖藥已有超過四至五種類型,我們也預計未來幾年也會有新的口服降糖藥產生。有些口服降糖藥是用於減慢腸胃對血糖的吸收、有些口服降糖藥最主要是希望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有些口服降糖藥最主要的作用是減少肝臟製造葡萄糖或希望增加肌肉、肝臟或其他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希望使胰島素的作用可以發揮得好一點。這些不同的藥物與生活和飲食習慣的配合,導致的副作用也會有所不同。除了口服藥物,現時最少有兩種注射藥物,其中一種是很多病人都熟悉的胰島素注射。過去很多病人問不打針可以嗎,最主要是因為現時還沒找到注射以外的方法而我們的身體是可以吸收的。以前有些病人試過吸入式胰島素,就像哮喘藥那樣。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這樣有機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肺功能等,所以最後發覺吸入式胰島素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當然現在醫學界仍致力研究口服的胰島素,但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研究,所以暫時來說胰島素只有注射的方法。然後還有一些比較新的腸促胰島素針劑,是一種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藥物,但這種藥物也是需要注射的。無論口服或注射藥物也需要配合病人的體質和情況再決定哪一類藥物才適合。
 
Ruby:很多用胰島素注射的病人很厲害的,無論是技術上,自己照顧自己打針;有些還懂得自行調節份量。
 
Herman:不是固定的嗎?
 
Ruby:也是要配合飲食、運動、血糖度數,加上自己每天量度血糖度數,病人的參與性是很高的。但在吃藥方面,有些病人特別是長者,吃藥時間配合很不是很好,血糖控制方面就差了一點。蘇醫生你應該也很有經驗吧。
 
蘇醫生:對的,Ruby。你剛才講過我們有一部份的病人在糖尿病的照顧方面,除了吃藥打針外,飲食的配合是很重要的。有些藥物正如剛才所說是希望減少或減慢血糖吸收,理論上是和食物同時進食功效發揮得最好的。如是用於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則是在餐前服用血糖的配合則會較好的效果。如是希望促進胰島素功效的藥物,理論上是餐後服用較好。
 
Ruby:關鍵只是在很少時間中?
 
蘇醫生:半個小時前後左右,無論是病人或醫護人士有時也會感到很混亂,如一個需要服用兩至三種藥物的病人,有些是餐前服用、有些在餐中一起服用、有些則餐後服用,有時真的會出現問題,所以無論醫護人員或病人都要對藥物有認識和互相溝通。
 
Ruby:病人來說是每天自己處理藥物,健康在自己手中,所以留意藥袋上的藥物標籤,編排好服用藥物的時間,一次性把用藥時間排好,以後就比較輕鬆。
 
蘇醫生: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Herman:但如果真的不小心服用藥物份量多了,會用危險嗎?不是很多,例如一倍。
 
蘇醫生:最嚴重我們當然是擔心有血糖低的情況,但有機會藥物會令病人有腸胃不適的情況。例如病人剛開始服用某種藥物時由半粒開始服用,但病人服用了一粒,那時藥物有可能令病人出現腸胃不適、反胃的情況,所以我們希望病人聽清楚醫生指示,小心自己的身體狀況。
 
Ruby:我們今集會講併發症,嚇嚇人的,蘇醫生,是嗎?
 
蘇醫生:也不是嚇人的,真的很需要病人很了解為什麼他要做這麼多事。如又要監察血糖、依時服用藥物、戒口、紀錄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定時定量等。這些為什麼那麼重要就是因為糖尿病,尤其是慢性併發症。糖尿病也可引致急性併發症,如藥物與用餐時間配合得不好,會出現血糖低的情況。病人可能出現冒冷汗、肚餓、心跳、手震,甚至眼花的情況,一般吃一點糖或是喝三分之一罐汽水,當然我們不太建議喝汽水,通常徵狀便可以舒緩。
 
Ruby:因為那些是葡萄糖,很快可以被吸收到血液中,提升血糖,對嗎?
 
蘇醫生:是的,同時要加一點餅乾。
 
Ruby:有點碳水化合物嗎?
 
蘇醫生:對的,因為糖水只能維持一段段時間,如真的有血糖低的情況就要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希望讓血糖穩定一段時間。
 
Ruby:有沒有哪些時間特別多或容易發生血糖低的情況?
 
蘇醫生:剛才講到的有食物和藥物的份量控制得不好,或有些病人感冒胃口不好,吃得比較少,或有些老人身體如腎臟等各方面開始有問題,理論上這些都是較高風險出現血糖低的情況。
 
Ruby:病人要清楚認識血糖低的徵狀,一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就要留意了。
 
蘇醫生:當然也有機會血糖突然升得很高。
 
Ruby:是更危險嗎?
 
蘇醫生:兩樣都會有危險,但急性血糖高當然很危險。如果病人血糖高不只是篤手指度數有10這樣,是病人已經出現呼吸急促、甚至口渴到病人開始神智不清醒的情況,這些是要立刻見醫生的。
 
Ruby:即如出現這些情況就要立刻...
 
蘇醫生:你的醫生甚至是急症室,需要立刻處理這個情況。當然大部份病人最擔心的就是慢性併發症。上次曾說過糖尿病是糖水浸了你整個身體,包括血管,理論上整個身體都可以出現不同的併發症。最簡單來說,一些大血管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發這些都是我們擔心會出現的情況。在醫管局中我們也有一些資料如心臟病發、急性冠心病入院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糖尿病病患者。糖尿病慢慢已成為心臟病,這個香港主要殺手的高危因素,心臟病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另外,中風來說,糖尿病和血壓高也是主要的高危因素。在中風的病患中,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想像的是血管長期被高血糖浸壞,會導致出血,腦閉塞的情況。
 
Herman:這些情況令人非常擔心的,因此講出來令大家注意一下。
 
Ruby:腎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蘇醫生:腎病其實在亞洲來說,糖尿病也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現時約有四成需要洗腎的病人是糖尿病人,另外香港不幸失明的病人,有200名是因為糖尿上眼而令眼血管出血而失明的。除了心臟病、中風、失明、腎衰竭等都是糖尿病很重要的併發症。
 
Ruby:蘇醫生講的數字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信息就是不可輕視。因為很多人會有僥倖的心理,覺得自己可能不是太高機會患病,但從調查科研中也知道了機會率是很高的,大家真的不可以輕視。
 
蘇醫生:雖然這些數字佷嚇人,但也有一些很鼓舞的數字,只要把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好,可以減僅出現併發症達三分之一至一半機會。病人很需要自我管理。
 
Ruby:是否有些特別的方法可以知道病人在過去兩三個月控制血糖的效果的呢,蘇醫生?
 
蘇醫生:血糖是很重要的指標,我們有一個叫「糖化紅血素」的國際指數,顯示過去兩三個月內病人的平均血糖控制的情況。我們知道有時病人會在覆診前兩三天才篤手指及戒口,希望在這幾天血糖水平保持良好,但其實不是這麼容易可以騙到我們,因為這個指數可以容易看到過去這兩三個月的平均分是怎樣。
 
Herman:我們要留意身體,多做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情況就最好。今天很感謝蘇醫生跟我們講解了糖尿病,想知 多一些的可以到智友站smartpatient.org.hk。現在天氣涼,大家要多穿衣服,以及在過年、聖誕節前做好身體檢查。記住我們才所講的飲食習慣就好了,謝謝兩位。再見。